
廠質量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發言
- 更新時間:2021-03-19 17:52:12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廠質量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發言》,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廠質量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發言第1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按照廠統一規劃,今年是我廠“打造一流企業”的重要一年,年初,XXX廠長講話中提到:提高質量是重點。而質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后盾來保障,那就是管理精細化、作業標準化、制度嚴謹化、考核公開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質量體系的運行,他不僅可以指導我們生產,約束作業行為,及時發現和糾正產生不合格的因素,同時又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企業謀求深層次的發展,產品質量是生命線,它不能忽視,不可忽視,不容忽視。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我們規范質量行為的根本大法和有力武器,作為質量體系運行的生產部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們應嚴格按照程序、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標準要求執行,深刻認識貫標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規范各項管理,完善工作機制,做到全員參與,確保職責分配合理,管理流程簡潔,各系統有效、高效運轉,力爭“高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為此,我們首先預防為主。
認真貫徹質量體系“預防為主”的思想,積極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細致分析產品的規范及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所有過程、操作、質量記錄、報告,確定預防可能出現質量問題及其原因,預先消除可能產生不合格的因素。
其次,修改完善。
積極查找在貫標、執行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中存在的問題,使車間各項制度、管理規定、作業文件、記錄等不斷修改和完善,以促進質量體系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體系的運行效率。不斷推進車間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有力保障車間生產的順利進行,為完成車間各項工作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苦練內功。
通過貫標工作,認真梳理工作業務流程,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繼續嚴控成本費用,持續強化創新能力,發揮車間自身優勢,嚴格工藝管理,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做到“精于檢、敢于管、善于控、有能力防”,使產品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同時,苦練內功,全面夯實企業基礎管理,推動企業在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方面再上新臺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臨當前行業發展形勢,企業推行以好文化和精細化管理為主線,以“十化”為輔佑的發展藍本,目的很明確:鑄常青基業,謀員工福祉。這就需要我們加倍努力、花大力氣把產品質量搞上去。它是我們企業的立足之本、發展之路和成功之基。值此XXX質量體系建設動員大會之際,讓我們緊密團結、攜手并進、和諧包容、勇于創新,為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為打造一流的卷煙加工企業再立新功!
謝謝大家!
2008年5月29日
廠質量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發言第2篇
剛才,同志宣讀了關于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的實施建議對“十二五”期間質量強市建設目標和具體任務作了具體部署,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這基礎上,再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我市質量工作取得的成績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質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績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通過創新質量工作機制、完善質量工作方法、開展質量振興活動,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協作、行業自律”的質量工作運行機制,質量強市的基層基礎初步夯實。突出表現在:
一是全社會質量意識普遍增強。我們在全市25個鄉鎮(街道)都設立了質量協管員,并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深入企業、深入社區、深入群眾開展各種質量宣傳咨詢服務活動,積極推進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宣傳貫徹和人員培訓,引導和推動企業實施卓越績效模式,使廣大企業的“質量主體”意識和“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謀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廣大消費者對質量的關注度和維權意識日益增強。
二是各項政策措施逐步健全。自 年我市被省質監局列為全省“推進質量振興,實施品牌戰略”試點縣(市)以來,我市相繼制定出臺《 市質量振興實施規劃( — )》、《 市名牌培育發展規劃( — )》、《 市名牌產品評定和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快推進品牌戰略的若干意見》和《 市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切實加大對質量工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質量振興工作的規劃和政策體系。
三是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實施初顯成效。質監等部門積極抓好質量管理和服務,不斷推動標準創新和質量、計量體系建設等基礎工作,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實施初顯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有71項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有9家企業參與制定完成了25個國家標準,11家企業參與制訂完成24個行業標準,重點骨干企業可采標主導產品采標率100%;全市擁有中國名牌5只,中國馳名商標8件,浙江名牌28只,浙江省著名商標32件,杭州名牌36只,杭州市著名商標75件,評出 市質量獎10個。
四是整體質量水平穩步提升。五年來,我市產品質量在全省監督抽查中的合格率穩步提升,區域質量安全水平有序可控。強化建筑工程質量監管,嚴格實施工程施工許可、質量檢查、竣工驗收備案等制度,實現了工程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控,建設工程質量穩步提高。通過推進標準化管理,開展星級示范創建活動,服務質量滿意率明顯上升。健全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3.5%,富春江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水標準,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100%,全年空氣優良率達94.2%。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鼎力支持,更凝聚著廣大質量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廠質量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發言第3篇
什么是質量?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它是宇宙中萬事萬物所含的物質的量,它涵蓋的面非常廣。而今天我們在這里所講的質量,是經濟學上的概念,它是指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包括產品質量、食品藥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等。從這個意義上講,質量問題關乎社稷民生,它既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也是關系每一個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們必須從這樣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建設質量強市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第一,必須摒棄的兩種錯誤觀點:
一是市場決定論。有不少同志認為,現在搞市場經濟了,產品質量由市場說了算,不管是低質低價還是高質高價,只要是市場需要的,有人愿意買就是好的。這種認識看似正確,實際上非常有害、大謬不然。像服裝、手表、桌椅等一類的產品,可能質量差一點照樣會有人買,因為使用后不行或實在不行,丟掉就算了。可是請問一下,如果是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甚至汽車、飛機等,如果質量低下、假冒偽劣,你還敢購買,還敢使用嗎?這些產品還是任由市場說了算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二是政府無為論。這是在市場決定論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錯誤認識。既然產品質量由市場說了算,政府就不該管得太多,否則就是過度干預市場,手伸得太長了。這種認識也是非常錯誤的。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過來的,市場體系發育不健全,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體系也不健全,廣大業主和老百姓的市場意識、質量意識、法制意識、誠信意識不強,以致于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屢禁不止,什么添加劑、色素、防腐劑、地溝油、瘦肉精、染色饅頭等事件經常見諸報端。這說明,我們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依然需要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干預,政府要更好地承擔起“守夜人”的職責。包括質量問題,更需要政府在產品質量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產品質量的標準化以及保證產品質量標準化的工藝、裝備、管理標準化體系的建設,以及依法嚴格監管、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主導下的強勢推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政府不僅不能不管不聞、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應主動出擊、敢管善管、有所作為。
第二,必須強化三方面的認識:
一是建設質量強市是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大樓起得高,全靠基礎牢。質量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打造富裕陽光之城,我們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我們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高品質發展,都離不開質量建設。 年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經突破9000美元,正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但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內源性增長動力不足、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加大、要素供給日趨緊張,等等,都迫使我們必須深刻分析、審慎應對,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上來。質量強市建設作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們要在擴大經濟總量中更加注重質的提升,以質量水平提升促進產業水平提升,以質量促轉型升級,進而推動量質并舉、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以及“ 制造”向“ 創造”的轉變。
二是建設質量強市是構建生態文明的題中之義。當前,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建設生態文明,要求我們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是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一手抓生態建設、節能減排,一手抓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實現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而質量建設既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題中之義,更是抓結構調整、促節能減排的有力推手。以質量為先導,就迫使我們必須加快淘汰那些質量檔次不高、附加值偏低的產業,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效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從而不斷降低資源能耗水平、排放水平,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技術、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新型發展路子。因此,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是質量強市的重要內容,質量強市是生態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是建設質量強市是促進民生幸福的根本要求。建設質量強市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通過質量強市建設,構建符合民生取向的質量工作機制,使全市的產品質量、食品藥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質量強市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到百姓衣食住行的里里外外,落實到老百姓柴米油鹽的方方面面。當前,各種因質量問題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從前幾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最近的瘦肉精、染色饅頭,老百姓既痛心疾首又深感無奈,進而對政府的質量監管能力產生質疑。昨天,媒體在報道,溫總理也對此感慨不已,說這是誠信缺乏、道德滑坡的突出表現。照我說,這不只是道德滑坡,簡直是道德淪喪。各級政府如果不對此高度關注,如果不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加以全面解決,則政府的公信力將進一步削弱,以民為本、民生為大更無從談起。所以,保障質量安全,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質量問題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質量提升促進民生改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需求層次不斷提高,不再簡單地滿足于溫飽,對物質的追求已從實用型向享受型轉變,對質量的新要求、新期待日益增長。我們要通過抓質量,為群眾創造和提供更多的優質產品、優質工程、優質服務和優質環境,滿足好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全面、全程、全民的質量觀,努力實現從產品質量向發展質量轉變,從質量監管向質量建設轉變,從“物質化”發展向“人本化”發展轉變,使我市質量總體水平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