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 更新時間:2015-09-15
-
計劃方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2021年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范本1
育嬰幼兒園2016年春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為響應安海教委辦“真教育,見行動”的進一步落實,增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讓家長親身經歷子女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讓家長走近孩子、傾聽心聲、走進教室、關注教育,我園將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16年5月7日(周六)
二、活動內容
1.禮儀教育。幼兒禮儀文化教育已成為我園的教育特色之一,教師結合幼兒來園、離園、一日生活活動、學習活動、游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有意識地將幼兒的文明禮貌及行為習慣展示給家長,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利用創設的情景使幼兒身臨其境,在各個環節當中懂得禮儀、學習禮儀,實踐禮儀。讓幼兒家長成為幼兒禮儀教育的楷模,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2.弟子規。以《弟子規》為主要展示內容,小、中、大班進行集體《弟子規》展示活動,從師生互相問好、鞠躬開始,讓家長看到幼兒良好的道德禮儀習慣。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展示形式,開展經典吟誦活動,并利用早晨到園以及午餐、離園等待時間組織幼兒誦讀。在幼兒進行經典誦讀的同時,老師可邀請家長同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學習。
3.開放課堂。設置開放教學課堂,通過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及幼兒家長代表走進課堂聽課、評課。展示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的特點,讓家長了解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三、工作要求
1.全園教師著裝園服,面帶微笑,教學全程貫穿禮儀教育,展現嘉博幼兒教師良好的文明禮儀。
2.拍照存檔,注意過程程材料的收集。
3.5月6日分發家長開放日邀請函,5月7日分發《開放日活動意見反饋表》并請家長填寫后交萍萍老師。
范本2
大地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課程課堂教學,讓家長親身體會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氛圍,共同探討新課程課堂教學方法,特定于2016年5月21日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課堂,走進新課程。
一、活動目的
1、為了增強幼兒園、教師、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了解幼兒園的管理與發展趨勢,了解課堂教學和課改動向,從而更好地配合幼兒園,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2、立足學校,放眼社會,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輻射作用,爭取社會各個方面對實現學校管理目標的大力支持,協調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進一步推進我園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
二、活動主題
把握今天,創造明天
三、活動及班級安排
1、周三前各班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于周四發出家長邀請函。
2、周一抽查大班活動;周二抽查中班活動;周三抽查小班活動;
3、晨檢活動:各班老師接待家長和幼兒,做好登記,發放家長意見反饋表。
第一節集體活動:班主任主講
第二節集體活動:配班主講
第三節集游戲活動:班主任主講
最后回收家長意見反饋表。
四、教師注意事項
1、請各班教師認真備課,認真選材,內容要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
2、半日活動方案詳細認真,能充分指導教學。
3、教師活動前準備充分,教具學具充分且全實用,操作性強。
4、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互動的氣氛好。
5、教育活動效果好,達到教學目的。
五、家長意見反饋表
六、家長邀請函
范本3
軒軒幼兒園2016年春季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一、活動意圖:
通過開展家長日的開放活動,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情況,通過活動開展讓家長親眼看見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對老師的教育能進一步了解,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為家園共育架起了一座橋梁。
二、活動過程:
(一)晨間接待
提醒幼兒向老師問好。
(二)戶外活動
1、自選活動
提供皮球、高蹺等,重點指導幼兒掌握踩高蹺的技能。
2、早操
重點指導幼兒進行歌舞表演。
(三)盥洗與點心
1、盥洗
提醒幼兒點心前要進行洗手
(1)洗手前應卷起袖子。
(2)洗手時先洗手心、手背、手指縫,然后甩三下才可以擦手。
2、點心
(1)吃點心時,應該安靜。
(2)面包屑不丟到桌子上和地板上。
(四)集中活動
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秘密》
中一班:科學活動《制作傳聲筒》
中二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紙》
小班:《糖到哪里去了?》
(五)午餐
1、餐前準備:介紹午餐食物等,并提醒幼兒吃前進行洗手。
2、進餐:提醒幼兒安靜進餐,不挑食。
3、餐后散步:提醒幼兒散步時不吵鬧,不擁擠。
(六)午睡
提醒幼兒拖鞋擺整齊,并安靜入睡。
(七)園長接待與個別家長面對面交流。
附活動教案:
大班 活動一:科學活動《空氣的秘密》 活動二:區域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了解空氣的重要性。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能積極主動與同伴合作、討論、實驗,共同布置操作區區域環境。
二、活動準備:
一盆清水,小瓶,氣球各一個,塑料袋每位幼兒一個,小昆蟲,蠟燭半支,透明玻璃杯。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到處都有它,要活就要它”。(空氣)幼兒猜出謎底后提問:
(1)我們用鼻子吸什么?
(2)用手摸能摸到空氣嗎?
(3)空氣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嗎?(幼兒用手摸,用眼睛看。)
教師與幼兒共同得出結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實驗:空氣的存在
(1)氣球里的空氣
教師出示一只沒有吹的氣球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請小朋友注意看,馬上氣球就有變化。教師向氣球中吹氣,氣球鼓了起來。
(2)小瓶中的空氣
教師把一只空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而瓶口冒泡泡。
師提問:水往瓶中流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瓶口為什么會冒泡泡?
幼兒分小組討論,討論后,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幼兒說出本小組的討論結果。
得出的結論:小瓶里原來是有空氣的,放到水中,水往瓶里流,把瓶里的空氣往外擠,這些冒出來的泡泡就是小瓶里的空氣。
3、到處都有空氣
(1)先讓幼兒做深呼吸,都能吸進空氣
(2)請小朋友拿些塑料口袋,在活動室的任何地方把空氣裝滿。
提問:我們用塑料口袋在任何地方都能裝滿空氣,用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空氣,這是為什么?
師小結:空氣到處都有。
4、指導幼兒認識空氣的作用
(1)請幼兒把嘴閉緊,捏住鼻子,暫不透氣,讓幼兒體會有什么感覺,提問:人如果不呼吸空氣,會怎么樣?(會悶死)
(2)觀察放在密封的小瓶里的昆蟲
師提問:小蟲放在不透氣的小瓶子里,時間長了會怎樣?(會悶死)
(3)教師點燃一支蠟燭,然后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蠟燭燃燒了一會后滅了。
提問: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呢?
幼兒集體討論,得出結論:燃燒也離不開空氣。
四、延伸活動
師:剛才我們做了許多實驗,得知哪些東西離不開空氣?是的,剛才我們發現了許多,那么,植物離得開空氣嗎?
活動二:區域活動
中一班 活動一:科學活動《制作傳聲筒》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學習自制傳話筒,提高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的錄音;鈴鼓、鑼、三角鐵、尺子、皮筋、塑料袋、筷子、吉他等;紙杯、棉線、透明膠帶。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各種聲音的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使物體發出聲音。
(1)提供各種物體,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東西不動時,它能發出聲音嗎?”“你能用什么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呢?”
(2)幼兒實驗,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小結:這些物體不動時,都不能發聲。當對它進行敲、拍、吹、撥時就能發出聲音了。
3、幼兒再次實驗,探索和感受物體發聲時產生的振動。
(1)教師:“現在請你想辦法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同時請你用眼睛去看一看,用手去摸一摸,然后告訴大家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2)鼓勵幼兒操作,師生共同交流分享新的發現。
小結:我們發現的這些跳動的、晃動的、發麻的現象和感覺都是因為這些東西發生了振動。所以,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都發生了振動。
4、教師做實驗,讓幼兒了解聲音與震動的關系。教師和幼兒共同得出結論:聲音是因為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5、出示玩具傳聲筒,引出游戲“悄悄對你說”
(1)教師和幼兒通過傳聲筒說悄悄話,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展示傳聲筒的制作方法。
(3)幼兒自由結伴制作傳聲筒,教師巡回指導。
6、幼兒玩游戲“悄悄對你說”,鼓勵幼兒用自制傳聲筒對同伴說一句甜蜜的話。
活動二:區域活動
中二班 活動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紙》
一、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生活中紙的多樣性及特征。
2、了解紙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感受紙及紙制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教育幼兒節約用紙,注意環保。
二、活動準備:
1、各種類型的紙:報紙、圖畫紙、皺紋紙、宣紙、亮光紙、蠟光紙、牛皮紙、彩色卡紙、彩色折紙、衛生紙、復寫紙、蒙紙、錫紙。
2、各種紙制品:紙幣、紙巾、信封、郵票、獎狀、報紙、紙盒、紙袋、紙杯、圖書。
3、做實驗用的材料:
實驗一:藍天白云圖、彩色折紙、膠水。
實驗二:白發沒胡子的老爺爺圖、白紙。
三、活動過程:
1、感知紙的多樣性。
(1)認識各種各樣的紙。
老師:今天老師邀請了很多“紙寶寶”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歡迎它們。請你看一看,你認識哪些紙?它叫什么名字?它是干什么用的?
(2) 幼兒上前自由觀察討論。
(3) 幼兒逐個發言,幼兒認識的,讓他說說是什么紙,干什么的。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幫忙介紹。
2、感知各種紙的特征。
老師:這些紙都一樣嗎?請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覺一下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
(1) 幼兒自由玩紙(有的幼兒拿起紙對著陽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發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3)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紙是各種各樣的,有不同的顏色,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軟,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澤,有的暗淡一些。“紙寶寶”不光有這些特征,它還有許多秘密呢?下面,我們來玩幾個游戲來看看“紙寶寶”到底有什么秘密。
3、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探索紙的特性。
(1)游戲一:天空中少了誰?
1)老師問:看,高高的天空中有太陽,有白云,可總感覺少點什么?如果有一架飛機在高高的天空中飛就好了,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只用這些紙怎樣做飛機?
啟發幼兒可以折一架飛機。
2)請幾名幼兒上前折飛機并黏到圖上。
3)老師總結:小朋友通過折飛機知道了“紙寶寶”的第一個秘密就是:紙能折。
(2)游戲二:給老爺爺粘胡子
1)出示白發老爺爺,問:這位老爺爺今年一百多歲了,他的眉毛、胡子都白了,咦,老爺爺嘴巴上的胡子哪去了?小朋友快幫幫老爺爺,只有這些紙,怎樣幫助老爺爺變出胡子呢?
2)啟發幼兒用撕的辦法給老爺爺變出胡子,并粘到嘴巴上。
3)老師總結:小朋友通過給老爺爺找胡子,發現了“紙寶寶”的第二個秘密:紙能撕。
4、活動結束。
師:原來紙張有很多的秘密,能折還可以撕。紙張還有什么秘密呢?請小朋友回去試一試,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發現紙張的其他秘密。
活動二:區域活動
小班 活動一:科學活動《糖到哪里去了?》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并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對溶解的現象發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到哪里去了”的問題。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方糖及常見的可溶解的物體。
2、物質準備:每人一小杯水,一塊方糖,以及用于攪拌的筷子,洗衣粉、沙子等。
三、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方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進行猜想并用語言進行表達。
師:你們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方糖放到水里去會怎么樣呢?
(2)幼兒動手試驗,并進行觀察溶解的過程。
2、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象。
(1)集中幼兒討論,大膽進行思考與講述。
師:你們剛才把糖放到水里,攪拌一會兒,你發現了什么?糖到哪里去了呢?
(2)引導幼兒講述、交流。
(3)小結:原來糖放到水里面會慢慢變小,最后看不見了。
3、引導幼兒聯系其他溶解現象,豐富生活經驗。
(1)提問:你還知道有什么東西像糖一樣,在水里會“化掉”呢?
(2)幼兒表達交流。
(3)當場驗證。
師:老師這準備了一些其他的材料,我們來試一試它們放到水里會怎樣。(洗衣粉、沖劑、沙子、豆子)
(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見了。請你們回家以后再試一試,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這樣的。
活動二“區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