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校長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發言稿
- 更新時間:2021-03-10 17:41:12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中學校長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發言稿》,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中學校長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發言稿第1篇
文化是人類文明與科學的象征和代表,是人類美德和智慧的表現。學校是傳承文明和創新文化的重要陣地,是人類文化的神圣殿堂,學校文化是各類優秀文化、先進文化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學校生命和靈魂的集中體現,繼承文化、整理文化、傳播文化、創新文化是學校的職責和使命,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教育品質,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和成就教師的人生價值。
一、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和定位
什么樣的文化才是校園文化,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是不是校園文化,墻壁上的校訓、名言警句是不是校園文化,校長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是不是校園文化。我的理解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有文字、規章制度、條文、思想、圖騰,只有轉化為學校全體師生的內在需求和相同值取向,外顯為共同的處世原則和行為方式,這樣的文化才可以稱之為校園文化,才是真正意義的校園文化,不然,它最多只是一種文字,或文化的符合,不能構成影響人、教育人、激勵人、規范人的校園文化。學校文化一旦形成,它象物理學上的“場”具有巨大的能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員都施加著一定的制約力和影響力,規范著每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為,這就是校園文化的威力和魅力,也是我們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根本原因。
二、確立核心價值,豐富校園文化,促進“人·教育·自然”和諧發展
校園環境、教育氛圍,是一所學校的臉面和眉目,是一所學校的品位;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品質,也是一所學校的氣質;學校的規章制度,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和精髓,更是一所學校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如何為全校師生創造一個風光旖旎、賞心悅目、情趣高雅、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如何創生一個教師勤教、學生樂學、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面對問題樂此不疲不懈探索的教育氛圍,如何營造一個尊重、信任、理解、寬容、欣賞、激勵、支持、誠信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文空間,使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師生員工既感受到工作、學習的快樂和生活的幸福,又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這些都是構筑校園新文化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對教育資源進行了有機整合,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入手,對豐富學校文化這一主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1、確立核心價值,創新規章制度,形成了人本和科學相融的管理機制
核心價值是學校在追求教育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是全體或多數教職工一致贊同的關于學校意義的終極判斷,從內表現為相同的價值取向,在外體現為共同的行為方式,是學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為此,學校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持久的探索,并形成了有澄中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是及時總結、不斷提煉。在近幾年辦學過程中,學校根據教職工的職業信念、角色認同、責任意識、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總結并形成了有澄中特色的一系列教育理念,愛心和責任心已成為澄潭中學的教育品格,為每個學生的一生的幸福奠基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努力追求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已成為全校教師的教育信念。在澄潭中學,沒有人打撲克、搓麻將,也沒有你來我往的應酬,班子作風正、教師工作實、學生學習勤。“做好工作是最好的人際關系”、“敬業比能力更重要”、“勤奮不用懷疑”等等深入每位教職工心中,正是這樣的信念、思想、風氣、作風和態度,澄潭中學才有“教師勤教、學生樂學、情趣高雅、文明和諧”的優良校風,才有學校的全面快速協調發展。
二是不斷完善人本和科學相融的規章制度。學校以“學生成長、教師成才、學校發展”為導向,完善并形成了65項規章制度,在提倡實干勤干、精業樂業的同時,努力使學校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軌道,在探索學校內部管理過程中,我們把師生的發展作為目的和價值取向,把人性的激勵和開發以及促進師生成長統一起來,把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有機結合起來,在科學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關懷師生的發展,關懷師生的生活和情感,關懷師生的心理感受,對于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各項制度,注重制度的形成程序,讓教職工共同參與制訂、修訂并提交教代會討論、修訂和表決,使制訂修訂制度的過程變為教職工參與、熟悉、理解、接受學校管理的過程,變為認同、遵守、維護學校規章制度的過程,增強了制度的生命力和激勵效應。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進一步體現人情味,如50周歲以上教職工病假三天不扣全勤獎,有5周歲以下小孩的女教職工夜辦公可少上一節,不影響工作的看病和外出處理事務不作假,在工作時間允許接送小孩上學回家等等,從而形成了科學與人文相包相融、協調統一、被大家所認同又規范著全校師生行為的制度文化。
三是對學生進行持久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我們從報到的第一天開始,從高一軍訓開始就進行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并持之以恒,因為好的習慣、文明的行為不是自發的行為,需要長期的規范訓練和養成,才能成為自覺行為,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使澄中培養的學生既符合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又有顯明的澄中個性(懷文抱質、自強不息、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書寫清晰、做事嚴謹、行為文明、樂于合群、勇于競爭、善于贊美)。我們期望通過澄中教育的學生能做到:衛生不常打掃,地面干干凈凈,紀律無人專管,教室安安靜靜,做操無人組織,隊伍整整齊齊,集會無人監督,秩序井井有條。
2、美化校園環境,豐富校園文化,為全校師生提供融學習、工作、生活、休閑、娛樂、欣賞為一體的綠色環境,使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為富有哲理的教育詩篇,使校園成為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充滿詩情畫意的人文空間
一是校園美化、綠化體現澄中特色。科技廣場以升旗臺、空曠文化石場地為主,它是學生課外活動的樂園。行政廣場因在校園入口處,以典雅、大氣、綠色為主,盆景、桂花、鐵樹、色塊交相輝映、悅人心目。信息廣場是學生休閑學習的樂地,向上的含笑、挺立的銀杏、卵石的小路、菱形的草地、五邊形的座椅是它美麗的風景。湖濱休閑區是師生休閑、欣賞、交流的空間,石塊、古樹群、湖、古橋、小溪等合理組合,最能體現澄中校園美化、綠化的人文性和娛樂性。還有那原生態的小溪、師生健身小區、書形草坡、五環造型以及別具一格的石頭、路燈、音箱……無不流露著澄中校園獨特的文化氣息。校園內春天有鮮花、夏天有濃蔭、秋天有果實、冬天有綠意,置身其中的不僅僅是消遣娛樂的場所,而是傳情達意的綜合空間,睹物會意,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這種散發著深蘊情致的優美空間,使我們體悟到綠色不僅僅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價值取向,校園不僅僅是校園,而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充滿詩情畫意的空間。
二是注重校訓、名言警句的生成過程。物化形態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種文字符號,只有當它被師生認同并轉化為內在需求體現為外在行為的時候,才能成為本校的校園文化,才能成為陶冶人、激勵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糧,因此,學校向全體師生征集校訓、名言警句、校旗、校徽、校歌、道路名稱,征集的過程其實就是比較、選擇、認同并遵循的過程,同時把大家討論定稿的內容再次返給全體師生并組織教育學習,進一步內化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例我校的校訓:懷文抱質、自強不息,前一句是內容,它告訴學生經過高中三年學習要形成文理兼備、內外一致、表里如一、科學與人文相融的綜合素質,古人講,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后一句是精神,做人要自強、自立、自信、不甘落后),樓梯走廊上的藝術化的名言警句,信息中心的對聯、懷文抱質扁額以及省吾亭等等,已成澄中校園文化的一道風景線。
三是注重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科學景觀的象征意義和審美取向,使之具有教育性、哲理性、詩情性、藝術性和人性化的特征,具有影響人、感召人、凈化人、陶冶人、催人上進的功能。我們把校園內的道路用大學名校的校訓來命名,使每天走在“上進大道”、“求是路”、“自強路”、“誠信路”上的學生能放開眼界、志向遠大、埋頭向學、學有所成,將來成為民族復興的棟梁。為讓澄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教育·自然”和諧一致的詩意棲居地,我們把從大自然收集到的美好東西和校園內存在的巧加安排,形成了十個校園自然景觀:綠蔭水榭、古橋倒影、滄波石町、翠拂瑯玕、XX清韻、蘆花淡月、柳浪桃煙、碧蘿翠霞、踏雪尋梅、丹桂飄香,以及設計中的日咎、DNA模型、原子模型、地動儀等等,不僅僅這些景觀本身是賞心悅目的,而且組成的整體使人既有“春有詩情,秋有畫意”的審美情趣,又有“夏有佳思,冬有奇想”的豐富聯想,理因趣,其理益彰,趣因理,而趣益濃;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科學景觀交相輝映的澄中特有的校園文化景致,使人所見的不僅是一草一木一石一景,而且還有“風搖竹影有聲畫,月照梅花無字詩”的想象和美景,想人所欲想而未及想,言人之所欲言而不能言者,啟人心智,達人意會,真正發揮文化場教育人、啟迪人和制約人的作用。
2、弘揚澄中精神,構筑校園新文化,為全校師生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行動指南
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的獨特的文化現象,它的形成既與這所學校獨特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有關,也與校長、優秀教師、杰出學生密切關聯。澄潭中學五易校址,自力更生、艱苦辦學,到63屆學生李成堯、張才華勤奮好學,艱苦奮斗的精神業已形成并得以代代相傳。在新的形勢下,澄潭中學自強不息、自加壓力,在無地理、師資、生源、硬件情況下,進一步弘揚和深化“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澄中精神,面臨弱勢不氣餒,頑強拼搏,走出了校園建設和教育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在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的創業過程中,澄中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一是過去別人說澄中是“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師資”,但我們是知恥而后勇,承認不足,急起直追,作為教師,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作為學生,進校時雖然基礎較差,但他們面對劣勢不氣餒、不放棄,在“不到最后,永不言敗”的信念指導下,以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勤奮好學,不恥下問,不斷進取,最后勤奮的澄中學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勤奮好學,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是“教師成才,學生成長,學校發展”的保障,也是學校教育質量持續輝煌的前提。二是澄潭中學在弱勢情況下發展到現在省級文明單位、省二級重點中學、省科研興校200強和花園式學校,靠的是先進的辦學理念,如果沒有“未來有多近,在于你想得有多遠”的思考,就不會有學校新的發展思路和新的校園建設,如果沒有“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就不會有新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改革。我們在積極倡導“行成于思”的同時,同樣注重“行勝于言”,敢想敢做會做,教師踏踏實實地教,學生踏踏實實地學。學校任何一項教育改革也都非常注重操作性層面的構建和探索,使每一項改革都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和質量提高,澄潭中學能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序上得益于這種“觀念領先、步子扎實的實干精神。三是發揚了“團結協作、智慧共享”的團隊精神。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專業成長是系統整體效應作用的結果,在一個學校里,教師群體相互協作、相互促進,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風格的互動和碰撞,可以產生1+1>2的智慧火花。學校建立“系統責任制”,意義就在于使各職能部門、各教師之間能實現系統信息的互換和共享,從而通過知識共享,資源共用,運用集體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此,我們在進行學校管理改革中,把年級組、備課組、辦公室協調成一個整體,變針對教師個體的點式管理為以組室為主的塊式管理,利用集體的力量管理、指導、引領、幫助個人,形成了各系列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協作提高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這種“競爭、合作、欣賞”的團隊精神,為澄潭中學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過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勤奮好學、不甘落后、觀念領先、步子扎實、團結協作、智慧共享”精神造就了澄潭中學,并形成了澄中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澄中精神必將綻放新的異彩。
文化之為文化,是因為文化具有強大的制約力和推進力,讓我們共同來構建豐富校園文化,使之成為全縣師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使之成為我們走向文明、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行動指南。
中學校長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發言稿第2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教育廳、市文明辦、市教育局會議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堅持立德樹人、內涵發展、提高校園文明程度和師生文明素質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今天這個動員大會,就是要動員全校師生積極投入文明創建活動中去,推進文明建設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回顧我校自爭創“文明學校”以來,我校以創建市級文明單位為龍頭,切實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水平,把精神文明建設與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各年級、各處室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深入動員,精心組織,全面推動,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搞創建,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創建熱潮。
老師們、同學們,文明校園創建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不進則退,不斷超越的精神,以更加扎實有效的行動和成果,推進學校事業快速、持續地發展,為后半年市級文明單位的復檢做準備。
在此,我代表學校,對全校師生提出以下希望和要求:
一、明確創建目標,增強工作動力。
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先爭創縣級“文明學校”,在此基礎上爭取市級“文明學校”稱號。為此,全校上下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榮譽,把推進創建工作與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力爭順利通過區文明辦的評估驗收。
二、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作水平。
今后一個時期,全校一是要以貫徹《固鎮縣文明辦、固鎮縣教育局關于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為龍頭,進一步強化對精神文明創建的組織領導。二是要結合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認真實施師德師風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三是進一步優化學風的培育,強化“自主教育”,通過堅持不懈地大力開展“養成教育”主題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四是要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五是要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不斷增強學校的文化輻射力。
三、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當前,文明校園創建是全校師生的共同目標和艱巨任務。學校成立了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一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和全面部署。二是不斷完善學校精神文明創建機制,精心策劃和指導好、開展好全校性重要活動。三是認真抓好評選表彰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四是出色組織完成市文明辦安排的創建任務。各年級、各處室以創建活動為重點,選準載體,精心策劃主
題鮮明、目標明確、影響力大、參與面廣的活動,確保針對性和實際效果。
四、抓住新的機遇,夯實工作基礎。
根據文明校園創建的有關要求,全校師生要迅速行動起來,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全力投入各項創建工作,確保創建目標的順利實現。希望全校教職工繼續保持心齊氣順、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強化育人水平和服務能力,在活動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希望全校同學要把積極參與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作為促進自身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自覺優化學風,提高文明素養,共創文明校園。
老師們、同學們,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是一項凝聚人心、激發斗志、增強素質、營造氛圍、展示風貌的重要工程,是推動學校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工作執行力、提升學校形象的重要途徑。全校師生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應有的創建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推進創建工作與各自崗位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只爭朝夕、同心同德,扎扎實實做好創建工作,為實現創建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中學校長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發言稿第3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作為濱湖小學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很榮幸能為我校爭創市級文明校園鼓勁助威,搖旗吶喊!
文明是各人素質修養的名片,也是學校發展繁榮的標志。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活動,對于提高校園文明程度和學生素質,塑造良好校園形象,促進學校健康穩固向前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面對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舞臺的這片熱土,面對我們學生的可愛的家鄉,我們怎能不愿為這片土地奉獻我們的熱情、奉獻我們的力量?那么,在創建文明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能做些什么呢?
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創建市級文明校園”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們的學生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洗禮,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孩子身上,還是有一些不文明現象。校園內,樓梯上偶爾還存在垃圾,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和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甚至還有個別孩子損壞學校公共財物,這一切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嗎?
明代學者王守仁說:“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
我們要求學生要講文明講禮貌,遇到師長要主動打招呼,當學生向老師問候“老師好”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應該熱情回應,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滿不在乎,否則會傷了學生的心。
我們經常發現學生雖然聽老師的話,但是也不一定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可是當我們把語言落實到行動上時,就有可能會帶動一大批人。每當教室、走廊有垃圾時,我們主動撿起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當工具擺放不整齊時,我們都主動前去擺放好。此時我們發現學生也開始主動去把班級的工具擺放整齊,把自己的桌子整理干凈。孩子們就是這樣可愛!其實他們內心永遠有一顆文明的種子,老師只需要時不時給點雨露,他們就會茁壯成長,開出文明之花。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整個看校園,讓花香彌漫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我相信,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寧靜,有序,和諧,文明的校園,讓我們為我校創建市級文明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