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蓄滯洪區什么意思?蓄洪區是什么意思?
- 更新時間:2020-07-20
-
專業名詞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蓄滯洪區什么意思?蓄洪區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蓄滯洪區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臨時貯存的低洼地區及湖泊等,其中多數歷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沒和蓄洪的場所。蓄滯洪區包括行洪區、分洪區、蓄洪區和滯洪區。
行洪區是指天然河道及其兩側或河岸大堤之間,在大洪水時用以宣泄洪水的區域;
分洪區是利用平原區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圍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額洪水的區域;
蓄洪區是分洪區發揮調洪性能的一種,它是指用于暫時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額洪水,待防洪情況許可時,再向區外排泄的區域;
滯洪區也是分洪區起調洪性能的一種,這種區域具有“上吞下吐”的能力,其容量只能對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減洪峰,或短期阻滯洪水作用。
蓄滯洪區是江河防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重點防洪安全,減輕災害的有效措施。為了保證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將有條件地區開辟為蓄滯洪區,有計劃地蓄滯洪水,是流域或區域防洪規劃現實與經濟合理的需要,也是為保全大局,而不得不犧牲局部利益的全局考慮。從總體上衡量,保住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使局部受到損失,有計劃的分洪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我國主要蓄滯洪區有98處,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河流兩岸的中下游平原地區。
2020年7月20日,接國家防總命令,位于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的淮河王家壩閘開閘放水,時隔13年,蒙洼蓄洪區再度啟用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