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堡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 更新時間:2021-04-03 16:39:09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堡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經驗交流發言材料》,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堡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1篇
我鄉位于距赤水城區84公里,東連習水縣程寨鄉,南接習水縣東皇鎮,西鄰赤水官渡鎮,北靠四川合江縣福寶鎮。全鄉地域面積96平方公里,轄4村1社區18個村民組,現有2751戶10238人,人口總數:10238人 農業人口:9846人 非農業人口:392人。
為進一步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著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凝聚力和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通過2015年的努力,使全鄉4村1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分別達三萬以上,其中興農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十萬元以上, 為此,我們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建立了鄉、村兩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關鍵環節來抓;二是加強村級隊伍建設。加強對村干部致富技能、市場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等培訓,提高發展經濟的能力水平;三是嚴格考評獎懲。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任務指標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相掛鉤,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作為評選先進集體的重要依據;四是制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措施。全面落實責任。
二、強化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加強對村級“三資”的清理、登記、管理,逐村建立“三資”臺帳;二是抓好項目監管工作。規范工程項目招投標制度,在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做到節約資金;三是加強村級干部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以確保權力運行正常、資金使用合理、村級干部安全。
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整合資源、合力推進
我鄉認真發揮村級組織主體作用,從各村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因村制宜,選準產業、項目和載體。
一是朝陽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社區兩委認真研究,利用自身區位優勢,采用資金入股的辦法,將社區2014年建成的私人冷水魚養殖場改造成股份制合作企業,該項目概算15年總投入225萬元,社區以25萬元的資金入股,占合作制企業的股份為11%,每年收入約30萬元,社區按股份每年凈收益3.3萬元的的集體收入,同時,社區不參與企業的管理,不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約定合伙人未經營滿15年的,合伙人必需退回所差年限的股金,從而確保集體資金的保值和增值。目前,該項目養殖場已建成,水源條件好,項目已配套建成生產便道、飼料房、管理房、引水管道、堤壩等基礎設施,投入生產一年多,具備了養殖技術,產業初具規模。
二是紅星村,該村是我鄉的小康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充分利用自身集體森林資源,發展通過生態農業,管護生態林約5萬畝,同時,該村還大力流轉土地,發展沙仁等中藥材,增加村集體收入, 從而實現了紅星村2015年村級集體收入達5萬元以上。
三是興農村,該村是我鄉的貧困村,要確保在2015年出貧困隊列,2015年村級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為此,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配強村級班子,下派同步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支書,同時,通過調研、考察,定下了多渠道增加村集體經濟的思路,一是從村集體資產中增加收入,土地流轉、生態林管護可收入集體經濟1萬元,二是村民委員會承包經營村內的50萬元以下的項目施工收入3萬元,三是因地制宜地創辦了“林下養雞”和箐竹筍項目。該目預計投資150萬元,市農牧局項目幫扶資金20萬元,村集體投入30萬元。民間投入學100萬元項目當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凈收10萬元以上。
四是大灘村和益群村,村支兩委結合自身實際,采用股份合作制的企業運作模式,大力發展約1000畝的石斛種植項目,200畝的綠化樹種的種植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積蓄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各位領導、同志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我們一定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新時期農村工作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 落實責任,確保我鄉各村集體經濟積蓄達到3萬元以上,興農村集體經濟積蓄達到10萬元以上實現順利出列,確保我鄉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堡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2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晚上好!
我叫龐XX,現任XX鎮XXX村支部書記,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及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集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根據會議要求,現就本村的集體經濟情況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XXX村集體經濟發展簡要歷程
(一)村情簡介
XX鎮XXX村位于萬源市XX鎮東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56畝,轄8個村民小組,共909戶33人。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6戶544人,2018年整村預脫貧,被評為達州市“四好村”。村黨群服務中心距萬源市城區約35公里,距XX鎮場鎮約3.5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約8公里,城萬快速路約1.5公里,硬化道路已覆蓋各村民小組,交通便捷,方便農資運輸、農耕作業和農產品運銷。
(二)集體經濟發展歷程
1.端正發展理念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腦袋”。我村集體經濟起步于2017年,村支兩委與幫扶單位駐村干部多次協商,立足本村實際,確立了“穩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發展”的集體經濟發展原則,樹立了“眾建眾享、利村立人”集體經濟經營要求。只有端正發展理念、找準方向,才能少走彎路、錯路,實現集體經濟穩步發展。
2.找準發展路子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選準、選好主導產業及發展模式是關鍵。通過仔細摸排村中情況,立足我村為XX黑雞種源保護地且養殖業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實際,聯合幫扶單位,通過扶持致富帶頭人創業項目、帶動創業項目順利發展,培育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力度,以“致富帶頭人創業、拉動就業、助推貧困村摘帽、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為思路,穩步推進村集體經濟經營。
一是與XX黑雞養殖大戶合作開展代養殖。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供雞+專業合作社代養+定期監督檢查+利潤按約定比例分成+周期結算”的黑雞代養模式,村集體與養殖大戶簽訂代養合作協議,村集體提供合格雞苗,合作方提供符合村集體要求的欄舍、場地及足夠的養雞設施和人力等,代養黑雞的所有權歸屬村集體,除去合作方養殖成本、人工工資等費用,集體經濟與代養戶按約定比例分潤,通過該項合作為村集體創收15000元,預計還將為村集體創收30000元。
二是擴展代養殖合作范圍。在成功實施XX黑雞代養殖基礎上,村集體積極探索擴大代養殖合作范圍,按照XX黑雞代養模式,與村中養殖大戶合作開展肉牛代養殖項目,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供牛+專業合作社代養+定期監督檢查+利潤按約定比例分成+周期結算”方式與肉牛養殖大戶簽訂代養合作協議,通過該項合作為集體經濟創收20000元,預計還將為村集體創收86000元。
三是整合資源開展代采購合作。充分發揮村支兩委及駐村干部能動性,挖掘黑雞采購需求。在了解到兄弟村有大額黑雞采購需求后,村支兩委及駐村干部利用我村XX黑雞養殖量大、品質好及村集體隊伍服務能力強等優勢,與采購方簽訂了3000多只XX黑雞銷售供應合同,由XXX村集體組織貨源,采購方按每只超過農戶收購價3元的標準支付村集體報酬,通過該項合作為集體經濟創收9000多元。
3.完善發展模式
我村在近年的村集體發展中,不斷探索完善合作發展模式,規范合作監督管理要求,提升合作水平,降低村集體投入風險。
一是明確監督檢查要求。對村集體合作的代養方,村集體委托村支兩委、駐村干部定期前往查看養殖、銷售及配套保障情況,并協調做好技術指導。
二是努力降低養殖技術風險。對村集體委托養殖大戶代養的黑雞或肉牛,要求代養方必須購買商業保險,防范養殖大戶因養殖技術等原因造成集體經濟無法收回投入成本問題,有效保證投入本金安全。
三是前瞻性做好養殖銷售。村支兩委及駐村干部積極支持養殖大戶在村中搭建電商平臺,努力使全村XX黑雞、黑雞蛋等農產品快速走向全國市場,為后續擴大養殖規模奠定基礎。今年以來平臺銷售額已達60多萬元,銷售黑雞近3000只,黑雞蛋近5萬枚。
4.注重發展成效
通過近年的集體經濟發展,我村取得了明顯的綜合成效:
一是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成效明顯。通過開展代養合作,扶持致富帶頭人帶動我村貧困戶8戶脫貧、帶動貧困戶20多戶增收(養殖廠務工、銷售玉米、種植牧草等);通過開展代采購合作,為50多戶村民(貧困戶20余戶)銷售黑雞3000多只增收20多萬元。
二是扶持致富帶頭人創業項目明顯。通過村集體的合作項目,開展黑雞代養殖的致富帶頭人XX黑雞養殖規模由最初的1000余只發展到現在的近5000只,開展肉牛代養殖的致富帶頭人肉牛養殖規模由最初的40余頭發展到現在的130余頭,養殖規模得到迅速擴大,養殖效益明顯增強,創業信心顯著提升。
三是村集體經濟增收及資產規模擴大效果明顯。村集體經濟收益由2017年的0增長為2018年的3萬元,2019年的10萬元。村集體可支配的現金由2017年的30萬元增長為目前的115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
通過近年來我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實踐,主要存在以下困難:
一是亟需對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政策進行相關培訓。近期,根據上級黨委政府安排,萬源市各村重新規范了集體經濟賦碼工作。更換后的證照據了解可不再前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注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稅務管理部門對此次賦碼后的集體經濟組織與普通公司管理有無區別?希望上級黨委政府能盡快針對新賦碼后的集體經濟組織相關管理要求進行政策培訓,規范后續經營管理。
二是村干部集體經濟發展精力保證存在困難。近年來,我市在逐步推行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工作內容、工作壓力等已達到飽和狀態,短期內村集體經濟獨立聘請專門經營人才經濟又無法負擔,仍需由村支部書記(主任)承擔經營管理責任,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謀劃、管理等方面投入的工作精力越來越難以保證,對后續發展不利。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深化與XX黑雞養殖大戶的合作。加大扶持致富帶頭人力度,積極探索村集體入股村中黑雞養殖大戶,擴大完善村級電商銷售平臺,豐富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加快致富帶頭人發展速度,共享發展成果。
二是進一步擴大代養殖規模。在前期探索的肉牛代養殖合作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合作管理機制,積極爭取發展資金進一步擴大村集體肉牛代養規模,加快培育規模養殖戶,增強致富帶頭人的就業拉動、增收帶動、集體經濟壯大作用。
三是探索建設村集體自營經濟實體。積極向上級黨委政府及幫扶單位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以村集體為業主充分利用我村XX黑雞養殖優勢及電商平臺銷售優勢建設XX黑雞養殖場地,自主經營,多元壯大村集體經濟。
匯報完畢,不正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八日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堡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3篇
根據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發改規劃[XX]1194號文通知精神,我們認真總結了“十五”期間農村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同時為了在“十一五”期間農村經濟發展能取得更大的成績,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現將XX市CC鄉CC村在發展農村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做法與經驗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CC鄉CC村地處XX市西南城郊314國道兩側。全村共有76戶,總人口387人,有104名黨員。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30%以上;全村共有耕地80畝。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944元,比上年增加371元。村集體收入8萬元,村集體累積達90萬元,固定資產300萬元,先后被地、市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XX年被XX地委命名為“紅旗村”黨支部。
二、發展歷程
多年來,XX市CC村主要以種植小麥、棉花、玉米為主,村民們辛辛苦苦一年,生活仍處于貧困狀態。近幾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壯大,村里的土地逐年減少,為了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黨支部提出了“抓支部強隊伍、更新觀念創財富”的口號,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先后引資興建了多浪牛羊屠宰中心、牲畜養殖小區、名優苗木示范基地、特色花卉種植基地,建起了兩個占地200多畝的農家樂風情園,使全村集體積累達到9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一)調結構、促增收。CC村人多地少,如何充分挖掘地域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區位優勢,努力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是村“兩委”班子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經過走訪農戶、座談了解,外出考察學習,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了“依托城郊優勢,主攻林果業、蔬菜業”的發展思路,發揮群眾有種植蔬菜傳統經驗的優勢,引進高新農業技術,投資10萬元發展溫室蔬菜70畝。并借鑒兵團的種植管理技術,實行集體統一籌資,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分戶管理,分戶結算,分戶取酬的“六統三分”管理模式,使每年人均增收300余元,集體每年增收2萬余元。為進一步帶動溫室的快速發展,把蔬菜業做大做強,村里又將所建溫室承包給農戶經營,每年收取8萬元租賃費。村“兩委”班子緊盯市場,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引導村民種植櫻桃,人參果等名優作物和反季節蔬菜,幫助維吾爾族農民發展溫室大棚1200畝,產值達100萬元,凈收入74萬元,人均181元,實現了“群眾快速增收致富和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雙贏的目標。
(二)上養殖、促發展。為了給更多的群眾提供一個增收致富的平臺,村“兩委”班子提出“以養促種、以畜促農”的種養結合新路子,在鄉黨委、政府確立的“1”奶牛養殖發展模式思路的引導下,村干部帶頭投入,村民積極響應,在不到10個月時間里就建成了占地110畝的奶牛養殖基地,促進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現全村奶牛有400多頭,日產鮮奶-6噸,每年為集體增加收入8萬元。
(三)興產業、寬路子。“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為將集體資產盤活,村“兩委”班子順應形勢,他們做出了“依托城郊、服務城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先后投入約30萬元用于發展二、三產業,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建設,CC鄉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就多達240戶。同時為了發展特色農業,他們與大戶聯手,與公司掛鉤,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興建牛羊養殖育肥小區和旅游觀光民族風情園、特色花卉種植基地等,并多渠道開發,多方位發展,極力打造現代化農村,積極開辟了一條“以資本經營、資源經營、搞活集體土地經營,以地生財”的新路子。
(四)抓制度、嚴管理。村民富了,村集體積累多了,如何管好、用好集體資產成為村民的焦點。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鄉黨委、政府的有關規定、制度,對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部公開上墻,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民主管理,認真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和“一事一議”制度,對村財務實行了“村有、站管、鄉監督”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村集體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近幾年村里還先后投資建設了辦公樓、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學校教室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后勁。同時村里還為每一名村里考上大、中專院校的村民子女補助3000元。極大地鼓舞了全村村民發展本村經濟的積極性。
三、合理制定“十一五”規劃,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十一五”期間XX地區將全面圍繞“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狠抓村級班子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整體水平為切入點,原創材料,盡在知音網絡網。進一步推進地區農村經濟向更高臺階邁進。
(一)進一步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建立健全村干部任用機制。在村黨支部書記選配上,堅持多渠道選人,采取“兩推一選”、“公推直選”、“交叉任職”等辦法,大力選拔政治上靠得住,抓發展有本事,勇于同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作斗爭,具有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本領的“雙強”優秀人才擔任黨支部書記。
(二)大力實施“村干部素質工程”,提高村干部執政為民服務群眾的能力。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狠抓村干部培訓工作,提高村干部的執政能力。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將其發展成為最具戰斗力的組織力量。二是大力開展村級干部學歷培訓,進一步提高村級黨組織的整體素質。三是加強村黨員干部的科技培訓,使他們能真正成為當地的生產科技帶頭人,為村級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四是加大村級干部的雙語培訓,使其能真正成為廣大村民的貼心人。
(三)進一步完善農村干部激勵機制,調動村干部服務群眾和為民辦事的積極性。為開創農村干部創業的良好局面,充分調動廣大村干部服務群眾和為民辦事的積極性,要大力營造農村干部踏實干事的輿論氛圍,進一步加大評選表彰優秀村干部的力度,為廣大村干部在基層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體現干好干壞不一樣,干和不干不一樣的工作機制。
(四)積極推進農村村級陣地建設,依托“陣地固村”建立現代化農村。“十一五”期間繼續把農村陣地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快農村文化陣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積極引導各村充分利用陣地,與科技培訓、文化、衛生等活動有機的結合,將村民集中起來進行有組織,有目標的活動,以此來提高村民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穩固村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五)加強“民主管村”,大力實施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形成村級民主管理的良好機制。進一步規范村級組織工作力度,加強整頓村干部工作作風,把解決有章理事的問題作為村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點來抓,形成村級組織民主管理的良好機制。加強實施村級組織規范管理,形成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委會在黨支部領導下依法履職,各配套組織各司其職、富有成效開展工作的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格局;進一步規范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和管理程序。原創材料,盡在知音網絡網。明確責任,公開村務,及時接受群眾監督;繼續推廣村干部星級化管理,建立村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堅持民主管理,推進村級民主,實施“陽光工程”,落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動。
(六)加大“依法治村”工作力度,構筑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把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排頭兵,把政治上堅強作為選拔村級干部的首要標準,把旗幟鮮明的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的政治立場作為村干部任職的重要條;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加大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培訓力度,規范講經內容;加強基層政權建設與群防群治網絡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治安防范體系,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四、加強內部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對科技成果的認識,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村民進行作物種植、林果修剪、牲畜養殖等等方面的培訓,使農村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也使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村干部將季節性富余勞動力有機的組織起來,開展多方位有償服務,積極為農民的增收想方設法。
XX市CC村是我區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典范,該村的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物,為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新路子,我們將按照自治區黨委的要求,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我區新型農村經濟建設跨入自治區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