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抬頭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龍抬頭為什么要理發
- 更新時間:2014-03-04
-
常識名詞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龍抬頭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龍抬頭為什么要理發》,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龍抬頭[lóng tái tóu] :是指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傳說這天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后,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
明清時把二月二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實為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發,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在一些地方,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發,龍抬頭這天理發希望一年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