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點
- 更新時間:2016-09-17
-
計劃方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2021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點》,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2017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
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點
一、強力推進黨組織組建
1.夯實組建基礎。做好調查摸底工作,用好非公黨建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為組建工作提供參考。推動相關部門落實“三同步”機制,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登記時同步采集員工信息,年檢年報時同步檢查黨建工作,評估時同步將黨建工作納入。持續開展流動黨員調查摸底。以支部為單位,扎實開展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加強流動黨員跟蹤管理服務,引導流動黨員主動亮明身份,及時轉接組織關系。加大在非公領域發展黨員力度,新發展黨員數不低于全縣發展黨員總數的15%,努力實現5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有黨員。
2.加大組建力度。圍繞“應建盡建”目標,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力爭年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80%、65%以上。全面查漏補缺,創造條件推動100人以上非公企業全部建立黨組織。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務實推進互聯網企業、網商企業等新興領域黨組織組建。第一時間抓好新成立的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及時做好“關停并轉”企業黨組織撤并重組和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全覆蓋選派黨建指導員,加強對新建黨組織的跟蹤指導,“澆好第一桶水”。
3.黨建帶動群建。結合全縣群團改革試點,落實黨建帶群建工作制度,做到黨建工作與群團工作同布置、同檢查、同考核。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建立工會、共青團,推動黨的工作有效覆蓋。推動群團組織進黨群服務中心,使群團組織更好地參與到服務職工群眾中來,更好地參與到社區共建共管共治中來,不斷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強力推進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
4.建好場所陣地。對工業園區、商圈、樓宇、專業市場、孵化園(以下統稱園區)黨建工作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準確掌握基本情況,建立工作臺賬。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選址、整合資源、務實管用原則,規范化建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
5.完善基本功能。立足黨群組織工作活動和服務群眾所需,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統籌建設服務大廳,科學設置服務窗口,按需提供服務項目。公開群眾關心事項,展示基層黨群活動風采。
6.充分發揮作用。發揮“一站式”企業服務中心作用,組織工商、稅務、規劃、建設、國土等部門進駐中心,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證照辦理等服務項目,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定期開展組團服務。發揮區域化黨建領導中心作用,科學設立園區大黨委,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域內黨建工作,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發揮開放式黨群活動中心作用,全面開放各功能區(室),定期開展“三會一課”、教育培訓、技能競賽等活動。
三、強力推進社會組織黨建
7.全面理清工作思路。認真學習貫徹全市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統一思想認識。摸清社會組織及黨建工作基本情況,研究制定《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召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會議,舉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專題培訓班。
8.調整理順管理體制。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分類管理、區域兜底”原則,理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指導社會組織黨建管理單位落實管理措施,完善工作機制,確保管住管好。
9.做好行業協會商會脫鉤后黨建工作。制定行業協會商會脫鉤后黨建工作管理具體辦法,明確脫鉤單位和接收單位職責。指導相關責任單位科學制定脫鉤方案,妥善做好工作交接,確保脫鉤不脫管。科學設置管理模式,配強工作力量,切實抓好非公工委接收管理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10.加強重點行業黨建工作。發揮行業牽引作用,深入推進律師、會計師、稅務師、民辦學校、民辦醫院等基礎較好的行業黨建,增強示范帶動效應。發揮行業主管單位的監管優勢,探索推進社科類、科技類、文化類、建筑類、金融類社會組織黨建。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看得見、管得住的優勢,抓好城鄉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四、強力推進黨組織作用發揮
11.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按照中央、市委統一部署,扎實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全面摸清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科學制定學習教育方案,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目標任務、組織方式、工作舉措。全面落實《基本規范》,暢通黨組織獲取文件資料渠道,堅持黨組織書記上黨課,嚴格執行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制度。
12.深入開展“雙強雙帶”活動。建強黨組織領導班子,推動黨組織和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開展獻計獻策等活動,引領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設置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督促引導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組建黨員先鋒隊、課題攻堅組,引導黨員帶頭搞研發、領項目、拓市場,當好創業創新先鋒。開展黨政人才和非公領域人才雙向掛職,加大培養力度,不斷壯大非公領域人才隊伍。正確引導、嚴格管理意識形態工作,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引導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基層社會治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13.有效開展“互聯網+”推進非公黨建工作。全面推廣運用群工系統,規范運行程序,建立聯動機制,認真辦理反映事項。辦好“xx縣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網”,著力打造非公黨建網上陣地,鼓勵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員廣泛安裝共產黨員微信、易信和xx黨員教育微信。
五、強力推進保障落實
14.加強隊伍建設。重點選優配強園區黨組織、較大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發揮老干部、退休老黨員模范作用,加強黨建指導員隊伍建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舉辦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培訓班。健全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管理考核辦法。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發揚“安專迷”精神,打造過硬的工委干部隊伍。加強對出資人(負責人)的教育引導,嚴格政治把關,積極推薦優秀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人士作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
15.加強基礎保障。全面落實上級補助、稅前列支、黨費支持等規定。因地制宜推進黨組織規范化陣地建設,倡導黨群組織陣地共建共享、設施共管共用,基層各類服務中心向非公領域的黨群組織全面開放。
16.加強責任落實。層層壓實責任,督促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把非公黨建工作擺上重要議程,加強統籌研究。將非公黨建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專項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加大季度督查、季度匯報、日常通報等工作力度,從嚴督促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把握工作規律,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加強工作指導。總結推廣經驗,宣傳先進典型,開展紀念建黨96周年系列活動,評選表彰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