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更新時間:2012-09-04
-
計劃方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高中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橢圓第一定義與第二定義的統一
橢圓第一定義與第二定義的統一
無錫市第一中學 秦勇
一、 學習目標與任務
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方面:
1.復習鞏固橢圓的第一定義;
2.認識橢圓的第二定義,橢圓的準線,離心率等概念;
3.通過“幾何畫板”的實際操作,了解離心率對橢圓扁平程度的影響;
4.通過橢圓構造實驗,引入雙曲線,初步理解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
能力方面:
1.學會利用軟件“幾何畫板”以不同的方法探求橢圓的軌跡;
2.學會改變模擬數據進行數學實驗;
3.學會在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與交流。
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問題1:如圖,點B是半徑為r的圓A的一個定點,點C是圓A上的一個動點,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l 交直線AC于點N,求點N的軌跡。
實驗1:將點B在圓A內部左右拖動,觀察點N的軌跡有哪些變化。
深入:由實驗1繼續利用“幾何畫板”作圖,觀察橢圓的幾何性質,作出橢圓的準線,理解橢圓的第二定義。
實驗2:將點B拖到圓外離點A不同距離的地方,觀察點N的軌跡有哪些變化。
二、 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交往特點等)
學生已經掌握了橢圓的第一定義,以及相關的一些“幾何畫板”簡單操作。高中的學生具有較抽象的思維能力,喜歡自己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 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 學習環境選擇(打√)
(1)Web教室 (2)局域網 (3)城域網
(4)校園網 √ (5)Internet √(6)其它
2、 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網絡課件) (2)工具 √ (3)專題學習網站
(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 √ 6)題庫
(7)網絡課程 (8)其它 √
3、 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說明名稱、網址、主要內容)
教師設計制作了多個橢圓的構造實驗,把它放在校園網上。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自己探索構造橢圓,并深入思考是否可以推廣變化為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
四、 學習情境創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情境 (2)問題性情境 √
(3)虛擬情境 (4)其它
2、學習情境設計
以具體的數學問題結合“幾何畫板”有趣的數學實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下面的每一個具體的問題都結合動態的數學實驗,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做”,探究橢圓構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圓錐曲線(雙曲線、拋物線)的聯系。
五、 學習活動組織
1. 學生學習設計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支
架
式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教師設計的實驗和“幾何畫板”軟件 學生在教師搭好的“支架”(即實驗步驟)上,利用幾何畫板構造橢圓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發掘。 指導、監控
2. 協作學習設計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分組情況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伙伴
發表不懂的問題,討論問題 BBS或E-mail 自由 學生在實驗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發表在BBS上,其他同學可以解答,或相互討論交流;或者直接發E-mail給教師要求解答指導。 監控指導
六、 學習評價設計
1. 測試形式與工具:書面練習、合作完成自主研究學習的作品
2. 測試內容(自主研究學習部分)
實驗一:點M為圓P內不同于圓心P的定點,過點M作圓Q與圓P相切,通過實驗探索圓心Q的軌跡。
實驗二:點Q為圓P外的定點,過點Q作圓M與圓P相切,通過實驗探索圓心M的軌跡
實驗三:點Q為圓P外的定點,過點Q作圓M與圓P相外切,通過實驗探索圓心M的軌跡。
實驗四:點Q為圓P外的定點,過點Q作圓M與圓P相內切,通過實驗探索圓心M的軌跡。
實驗五:點M為平面內不同于點P的定點,過點M作圓Q與圓P相切,通過實驗探索圓心Q的軌跡。
七、 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