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材料
- 更新時間:2015-03-24
-
工作總結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高峰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材料》,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以開展活動為契機 以搞好學習為動力
以做好實事樹形象 以理清思路謀發展
——高峰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材料
高峰村位于xx縣城西北郊,全村11個村民小組,955戶,3685人,有共產黨員56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村黨支部一班人堅持“以開展活動為契機,以搞好學習為動力,以辦好實事樹形象,以創新思路謀發展”,深入開展學習,堅持邊學邊改,加強班子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理清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抓學習強素質
提高黨員素質既是黨組織建設的要求也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高峰村黨支部充分結合實際,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搞好學習,不斷提高支部黨員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理論素質、工作素質。通過建立制度、組建小組、結合實際、搞好宣傳、接受指導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全體黨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的整體素質。
為保證學習效果,黨支部把全體黨員分成5個學習小組,結合實際開展集中學習。第一學習小組只有4名黨員,第一次開展集中學習時,一名黨員笑著說:“我們就4個人,用不著那么認真吧”。作為組員的村主任張慶群批評說:“既然要學就得認真搞,黨員連這點自覺性都沒得還入什么黨?”雖然才4個人,但每次學習討論都很認真。
在支部集中學習《為人民服務》一文后,組織了學習討論,黨員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要做到為人民服務,不是喊口號,就得為群眾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有的黨員說公路要維修,有的黨員說堰渠要整治,有的黨員說人畜飲水困難,有的黨員說要關心困難群眾等,黨支部都一一記錄下來,作為今后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
老黨員顧云麗,1954年入黨,現在已經77歲了,年老多病,但學習的積極性十分高,支部組織的白天集中學習他都參加了,但參加小組夜間學習卻十分不便。于是,村黨支部堅持為他送學上門,與他交流學習心得。
為了讓群眾監督學習、參與學習,促進黨員素質的提高和作風的轉變。村黨支部書寫和懸掛了永久性宣傳標語25幅,利用村務公開欄舉辦學習宣傳專欄2期,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同時,黨支部還在活動室辦了一個學習園地,把黨員的學習心得張貼出來,讓黨員們互相交流,增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二、抓實事樹形象
黨支部堅持服務群眾,邊學邊改,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體現先進性和學習效果的有效形式,解決了熱點、難點問題15個,辦好事、實事30余件。樹立了黨支部的良好形象,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路街至水電廠路段近300米的路面,由于未硬化,加上大型車輛長期碾壓,道路損毀嚴重,影響了車輛通行和當地居民的出行。村黨支部主動與附近的磊三水泥、武水電廠等企業協調聯系,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支持。在黨支部的積極協調和組織下,不到一個月,一條長280余米,寬7米,厚25厘米的水泥路面就全面完工,共完成投資13萬余元。為加快村內交通建設,村黨支部又在今春啟動實施了河岸路建設,維修公路1.1公里,新修公路0.4公里,投稿資金3.5萬元,基本實現了組組通公路。
張家院子組由于保證灌溉的山坪塘因年久失修,滲水嚴重,已無法蓄水保灌,當地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對支部的工作抵觸情緒非常大,經常給支部工作出難題。黨支部一班人在深入群眾了解,積極協調組織,建起了一座裝機18.5千瓦的電力提灌站,解決了該組灌溉的老大難問題。群眾的情緒理順了,工作也好開展了。隨后,黨支部又在鎮政府、縣水利局和縣農機局等部門的支持下,啟動了平象組電力提灌站建設,爭取資金10萬余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新建一座裝機30千瓦的提灌站,解決了該組59戶農民的269畝良田灌溉老大難問題。
慰問特困戶、五保戶、孤兒戶、軍烈屬和高齡老人是黨支部的一個優良傳統。今年春節前,當村黨支部帶著慰問品前去慰問80多歲的老人楊通時,他激動得掉下了眼淚,說:“沒想到黨支部年年都記著我們這些老人過春節啊!”
為解決全村10余名五保戶居住和生活問題,黨支部積極向縣民政局取了“五保家園”建設工程。投入資金6萬余元,協調土地600㎡,啟動了村“五保家園”建設。
三、抓思路謀發展
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將工作的著眼點放在解決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上,轉變觀念,強化措施,積極探索符合本村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針對種植業結構調整不合理的問題,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農戶做工作,鼓勵和引導農民坡地上種植經濟作物,種植大棚蔬菜、林果、花卉、藥材等特色經濟作物1200余畝。
二是針對畜牧業發展規模小、效益低的問題,積極爭取縣農業局、畜牧局支持,啟動實施了毛院組生豬養殖示范小區工程,按照戶平3000元的補助標準,幫助30多戶村民改建了圈舍、修建了沼氣池、引進了種豬11頭,為發展壯大畜牧業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三是針對人口較多,土地資源有限,制約傳統農業發展的現狀,積極爭取縣上“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通過教育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同時,還結合本村企業多的優勢,積極開展勞務輸出,讓500余名村民實現了就近務工。現全村農民務工年收入可達300萬余元,成為村民收入的一大來源。隨著園區的發展,在村黨支部的積極支持和鼓勵下,村里的運輸服務業為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全村從事運輸業的各種機動車輛已達70余輛,讓村民有了一條穩定的致富路子。
四是著眼長遠發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妥善處理解決好廠地矛盾,為村內的廠礦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企業發展,增加農民就業崗位,做大勞務產業,使全村就近務工群眾達到600余人,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
四、抓制度強班子
為加強班子建設,增強班子活力,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針對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建立健全了五項制度,使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切實轉變,班子建設得到加強。
一是針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制定了《黨員定期參加組織生活制度》,為黨員按要求參加學習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針對群眾提出有事找不到村干部的問題,制定了《村干部輪流坐班制度》,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辦事。
三是針對農村黨員發展管理難的問題,建立了農村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的新機制,嚴把黨員入口關,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注重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員服務群眾的本領。
四是針對部分農村黨員素質能力較低的問題,建立了黨員干部培訓學習機制。緊緊依托村級活動室和種養示范基地,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培訓,提高黨員科技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
五是針對聯系、幫扶群眾力度不夠的問題,建立黨員聯系、幫扶群眾新機制,大力開展“進群眾門、議群眾想、辦群眾事、保群眾安”主題實踐活動,使黨支部班子的活力、凝聚力和服務意識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