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鄉村醫生學習心得
- 更新時間:2014-08-16
-
工作總結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最美鄉村醫生學習心得》,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范本1
向“最美鄉村醫生”
曾憲國同志學習的心得體會
曾憲國,是我縣黃泥鄉東澤村村醫。他憑其精湛醫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1000多名蛇傷患者經他精心治療,99.9%得到痊愈。并減免貧困患者醫藥費10余萬元,被譽為“最美鄉村醫生”。 看了他的先進事跡之后,心中拾起那份久違的感動和持久的真切關注,社會各界也自發興起了一股學習熱潮,投來欽佩和感動的目光。
看到他能夠十五年如一日,不求索取,只求奉獻的堅毅 精神, 在我縣艱苦的地方扎根工作, 讓我感覺到他的偉大, 他用自己的艱辛付出和無私奉獻,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榮 譽,想想我們自己的工作,實在是不能和他比較,他那種扎根艱苦環境,愛崗敬業,默默奉獻, 一心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盡管全國出現了各種清新風氣,一些不良現象得到遏制,但是現實依然存在著嚴重問題,貪污、腐敗、不思進取、工作形式化、被動化、空談主義、名利誘惑、貧富不均、計較個人得失…….作為人民的執政黨,人民的公仆,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國的先鋒,我們更加要向曾憲國同志學習,學習曾憲國同志身上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切實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辦好實事,不喊口號,不豪言壯語,甘于奉獻,樂在其中,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的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工作態度。
曾憲國醫生的先進事跡感動著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學習他這種對待事業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
范本2
“最美鄉村醫生”學習心得體會
“最美鄉村醫生”身上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醫務人員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他們數年如一日,不求索取,只求奉獻,全心全意地為廣大群眾服務,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偉大,他們用自己的艱辛付出和無私奉獻,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榮譽。“最美鄉村醫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精神,要學習他們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的作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他們那種扎根艱苦環境,愛崗敬業、默默奉獻一心為民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和深思,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他們那樣工作,為老百姓辦實事,我們的衛生事業一定會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不僅我自己要學習,還要帶動身邊其它人一起學習,要把這種先進事跡形成一種風氣,讓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形成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濃厚氛圍,形成立足崗位爭貢獻的良好作風。
我要以“最美鄉村醫生”為學習榜樣,開拓進取、努力奉獻,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更好的服務好全院各科室和患者。
范本2
心尖上的顫動--學習最美鄉村醫生有感
是的,現在我才發現,生命是這樣被尊重和膜拜。心緒依舊洶涌迭起,心顫不已,無法平復。他們,最美鄉村醫生,肯定了我學醫從醫的初衷,為我迷惘的心洗凈了塵埃。130萬鄉村醫生,他們用最質樸的心,闡述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的仁心、責任和奉獻。
我們國家以農業為主,在廣袤的國土上,有8億多的農民,他們辛勤勞作換來我們的衣食,讓我們溫飽健康,可是艱苦的農村環境卻無法保證他們的健康。正是一群這樣可愛無私的鄉村醫生無怨無悔地擔負起這樣的責任。李前鋒,自己本就是一位腎衰竭尿毒癥期患者,而他依然挺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倒下的身軀翻越幾十座山救治百姓,這是以生命救治生命,這樣的生命何其崇高;周月華,身殘志堅,雙腳行動不便,丈夫就用他的雙腳和脊背建立起他們的行醫之路;鐘晶,80后,放棄了市級醫院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忍受著家人分隔千里不能相聚的思念之苦,犧牲了利益和親情,為當地幾百名老人看病,照顧生活,溫暖他們晚年孤寂的心;居馬泰,翻越雪山,為了急救高燒不退的幼兒,而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卻無暇照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藏醫洛松,他用衛校所學的知識和行醫幾十年自己總結的經驗,堅守一整天從死亡線上拉回一條條即將逝去的生命,……最美鄉村醫生,向你們致敬!
時代需要榜樣,而不僅是來自艱苦環境下的感動,有過鄉村醫生經歷的原衛生部部長陳竺的發言簡短而精煉:“130多萬農村醫務工作者,他們在一線守衛著8億多農民的身體健康,也維護著生命本來應有的尊嚴。”鄉村醫生用他們樸實的情感和崇高的職業道德從事著醫療活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最美鄉村醫生只是130多萬鄉村醫生的一個縮影。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切實幫助農民解決了實際的困難,但是我們鄉村醫生所面臨的環境依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物質上,他們面臨生存的困難,技術上,他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卻缺少理論知識的完善和更新的渠道,鄉村醫生很大部分是通過世襲和師帶徒的方式獲得醫療技術的,沒有系統和專業的理論知識作背景,醫療技術上,鄉村醫生面臨著進步無門的尷尬。如果他們能有更好的環境,我情愿少一點現在的感動。新的醫療政策的實施,讓我們人民就醫狀況有了好的改善,我們也期待更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眼淚代表感動,但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這瞬間的感動,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對自我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反省。同樣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羅江縣人民醫院為我們提供了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更多的報酬,更多的理論操作知識和更先進的輔檢手段,我們又做到了什么呢?可能,很多同志連最基本的三好一滿意優質服務都沒有做到。是的,我們的工作量比較繁重,但是我們有他們鄉村醫生的工作量大嗎?沒有!孕產婦管理、兒童計劃免疫、預防接種、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居民健康調查體檢,這些只是他們的常規任務,為了急救病人,他們要跋山涉水走多少路,要通宵達旦地守護多少天?我們會遇到一些因為輿論誤導而對醫療行業本來就存著戒備心理的病人,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用微笑溫暖的服務,認真謹慎的態度,做到“以病人為中心”,改變大家的看觀。滴水穿石,百川匯海,只要我們堅持醫務工作者的原則和仁心,相信明天的醫患關系將由我們改寫。
“將自己置于腳下,將病人端于心上,將生命舉過頭頂”頒獎典禮上這三句話從現在起就印在了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