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病例臨床表現有哪些?
- 更新時間:2017-02-16
-
生活百科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病例臨床表現有哪些?》,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一、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國華東地區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病例以來,每年都會在冬春季出現季節性流行。
二、H7N9病例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潛伏期一般多為7天以內,也可長達10天。肺炎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常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或嘔吐等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3-7天出現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性休克和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少數患者可為輕癥,僅表現為發熱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H7N9病例早期發病無特異性表現,早診早治困難,后期重癥病例治療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報告病例的總體病死率在40%左右。
三、H7N9病毒通過什么途徑傳播?
導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直接或間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帶毒禽類污染的環境。目前,我國確診的H7N9病例,絕大多數發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觸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賣的農貿市場的比例居多。尚沒有證據顯示H7N9病毒能夠通過妥善處理的禽類或禽蛋類傳播給人類。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會感染H7N9病毒。
監測顯示,雖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無續發病例)發生,但尚無證據表明H7N9病毒能持續地“人傳人”。
四、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風險感染人群?
監測顯示,近期報告的H7N9病例,以離退休人員、家務及待業人員、農村群眾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數病例有基礎性疾病;絕大多數病例發病前曾接觸過活禽或到過有活禽售賣的市場;老年人和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感染發病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從事非規模化和非規范化家禽養殖、販賣、宰殺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帶毒禽類的機會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風險也更高。
五、有沒有可以預防該疾病的疫苗?季節性流感疫苗可以預防H7N9嗎?
目前并沒有預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節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預防H7N9流感,但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節性流感而導致嚴重并發癥及住院可能性。
六、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現?
目前對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對癥治療。要減少H7N9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發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診、早期治療,特別是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如磷酸奧司他韋(達菲),在發病后盡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議在高發季節、高發地區,如果出現發熱及呼吸道癥狀,應佩戴口罩,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并告訴醫生發病前可能的禽類接觸情況,以及禽類環境暴露情況,例如是否去過活禽市場,近期去過哪些地方旅行等。
醫務人員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可疑暴露史,懷疑其感染H7N9病毒,應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無需等待病原學檢測結果,以降低患者進展為重癥的可能性。
七、目前疫情會不會越來越嚴重?
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規律,每年春節過后發病數量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目前疫情上升勢頭已經得到遏制,并且近期各重點疫情省份已采取了更加嚴格的針對活禽經營市場和活禽交易的控制措施,相信對于控制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將會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