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狗不理包子是哪里的特產?
- 更新時間:2016-08-13
-
生活百科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狗不理包子的由來?狗不理包子是哪里的特產?》,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國傳統風味小吃,始創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
狗不理包子英文譯名:GoBelieve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制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于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
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制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狗不理包子由來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三年滿師后,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于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高貴友初創“德聚號”小吃鋪時,用鮮豬肉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醬油、姜末、蔥末、調味劑等,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后,搟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1916年(民國五年),高貴友病故,其子高金銘繼承產業,轉年在南市東大街立了分號。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把侯家后老號遷址到北大關橋口。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將老號、分號合并,遷址到天祥商場后門(今遼寧路),設立新號“德聚號”。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高金銘之子高煥文繼承產業,經營至1952年歇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6年,天津市將狗不理包子收歸國有并將店鋪遷至今和平區山東路,后又在南市食品街設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總店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