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獾怎么讀?狗獾和豬獾的區別?
- 更新時間:2016-07-06
-
生活百科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獾怎么讀?狗獾和豬獾的區別?》,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獾讀音:[huān]
獾(學名:Meles meles)也叫狗獾、歐亞獾,是分布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屬于食肉目鼬科。獾被單獨列入獾屬。共有5個亞種。
獾體形粗實肥大,四肢短,耳殼短圓,眼小鼻尖,頸部粗短,前后足的趾均具強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長。脊背從頭到尾長有長而粗的針毛,顏色是黑棕色與白色混雜,呈現棕灰色;鼻端具有發達的軟骨質鼻墊,類似豬鼻;四肢較粗而強,趾端均生有強而粗的長爪,爪長近似趾長。
獾依靠靈敏的嗅覺,拱食各種植物的根莖,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蟲幼蟲,或者在溪邊捕食青蛙和螃蟹,或者在灌木叢中捉老鼠,甚至吃動物腐爛的尸體。它的爪子細長而且彎曲,尤其是前肢爪,是掘土的有力工具。
獾是群居動物,一個洞穴內居住十只左右。獾是夜行性動物,有冬眠習性,在秋季積累大量脂肪,11月入洞冬眠,第二年3月出洞。
獾的種類有:狗獾、豬獾、豬獾、蜜獾、鼬獾。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獾生動物。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于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
豬獾:遍布于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陜西、甘肅和青海等地區。國外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等地也有分布。體形大小似狗獾,二者區別主要在于豬獾的鼻墊與上唇間露,吻鼻部狹長而圓,酷似豬鼻。體重10千克以上,體長650~700毫米。全身淺棕色或黑棕色,另雜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頸背有一白色縱紋,從嘴角到頭后各有一道短白紋。從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棲居,生活習性與狗獾相似穴居,住巖洞或掘洞而居,性兇猛,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達。夜行性。食性雜,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鰍、黃鱔、螻蛄、天牛和鼠類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時盜食農作物玉米、小麥、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習性。立春前后發情,懷孕期3個月左右,于4~5月產仔,每胎2~4仔。獾油治燙傷,對痔和胃潰瘍有一定療效。針毛可制毛刷和筆。
區別:豬獾與狗獾,二者相似而略有不同。狗獾像小狗而比小狗更肥,尖嘴短足,短尾長毛,褐色,皮可做裘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