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睚眥怎么讀?睚眥必報的意思?睚眥必報的典故
- 更新時間:2015-09-09
-
成語造句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睚眥怎么讀?睚眥必報的意思?睚眥必報的典故》,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成語】:睚眥必報
【拼音】:[yá zì bì bào]
【解釋】: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出自】:《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span>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小肚雞腸、睚眥小忿
【反義詞】:大度包容
【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后,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游說。范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后來,范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為秦國的丞相。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于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