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祭日是什么日子?設立國家公祭日意義
- 更新時間:2014-12-14
-
常識名詞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國家公祭日是什么日子?設立國家公祭日意義》,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后,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為國際慣例。
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公祭當天,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都到場獻花圈,并公開發表講話。同時,公眾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分別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
2014年7月6日,“國家公祭網”正式上線。
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