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農村好媳婦事跡材料及推薦表
- 更新時間:2015-02-06
-
常用表格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社區農村好媳婦事跡材料及推薦表》,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好婆婆(好媳婦)推薦表
(2014年度)
姓 名 |
|
性 別 |
|
出生年月 |
|
|||
政治面貌 |
|
家庭地址 |
|
聯系電話 |
|
|||
主要先進事跡(500字左右,詳細材料可附后) |
||||||||
推 薦 單 位 意 見 |
( 蓋章) 年 月 日 |
縣婦聯 意 見 |
( 蓋章) 年 月 日 |
|||||
范本1
橋青社區好媳婦杜中霞先進事跡材料
肥東縣橋頭集鎮橋青社區黃后組好媳婦杜中霞二十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年邁的公婆,特別是在二老病中仍然無微不至,體貼關懷。村民無不夸她是孝媳、賢妻、良母。日前,杜中霞被推薦參加安徽省好媳婦評選。
1995年元月,23歲的杜中霞與橋青社區黃后組駱安斌經人介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十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1997年3月,她的婆婆在雙山石料廠開采石料時,不幸被巨石砸中右腿,導致右腿截肢。出院后,醫生讓她的婆婆回家休養。在婆婆躺在床上休養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她每天為婆婆洗澡、梳頭、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中霞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了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
公公患有慢性哮喘,到了冬天病情就會加重。為了緩解公公的病情,每年入秋以后,她便早早的給公公婆婆的床上換上厚厚的新棉被。去年11月份,公公連續幾天腹痛難忍,經縣醫院檢查診斷后,做了腸道切除手術。在公公住院治療的日子里,她一有空就到醫院忙前忙后,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公公出院回家休養,她每天都改變花樣地做一些可口的飯菜,在注重營養的同時,專揀公公愛吃的做。在她的細心照料下,公公的身體恢復得很快。在公公病中期間,杜中霞還臨時履行公公居民組長的職責,做好居民組的養老保險收費、土地流轉田畝登記等工作。
當鄉親們問她多年來辛勞伺候公婆是否值得的時候,杜中霞笑著答道:“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孝敬老人、照顧老人是我們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無怨無悔。”
如今,杜中霞的公婆雖已年過70歲,但身體硬朗,精神舒暢。她家也多次被社區評選為“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2008年夏天,杜中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范本2
小韓村好媳婦事跡材料
——記郭利霞孝敬婆婆的先進事跡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多年服侍患病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莊,她就是小韓村的郭麗霞同志。郭麗霞出生在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她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婆婆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系融洽?;楹蟊M管家境貧寒,但是家庭關系很和睦。尤其是她孝順婆婆并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婆婆,自婆婆患病以來體貼入微從無半句怨言在小韓村傳為佳話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媳婦。
天有不測風云,去年秋天一直體弱多病的婆婆病情加重,這對于本身貧寒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婆婆準備放棄治療,覺得人總歸要死,兒子兒媳經濟條件差,負擔重,不想拖累他們。但當郭麗霞得知婆婆重病后,就和丈夫商定,決定湊錢給婆婆治病,還曾打算賣掉夫妻二人安揭的婚房。郭麗霞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婆婆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郭麗霞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服裝加工廠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農田活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郭麗霞很少在外過夜,到十里八鄉喝酒,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理不踏實。這些年,丈夫有時情緒不好語言上沖撞了老娘,郭麗霞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郭麗霞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在郭麗霞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有滋有味,精神矍爍,容光煥發。她逢人就說:“利霞就是我的好女兒,她是好人,好人有好報呀!”左鄰右舍都說沒有郭麗霞的孝敬之心,她婆婆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郭麗霞孝順婆婆,尤其是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郭麗霞的事跡在周邊村莊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郭麗霞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花錢為父母、公婆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婆家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郭麗霞并沒有絲毫嫌棄,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楹笏麄兏乓黄鹱。Φ墓ぷ鳎瑸榧彝ピ黾恿瞬恍〉慕洕杖?。生活富裕了,公婆心里也樂滋滋的。工作之余,郭麗霞包攬了家里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郭麗霞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并手把手的交會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婆婆過去過的是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弱、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郭麗霞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盡量調劑著吃,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里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卜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
郭麗霞對長輩孝心對晚輩愛護更贏得了鄉民們廣泛贊譽雖然還是有些人覺得她傻。郭麗霞總是說:“我知道有些人不認同我,覺得我不值得去做,但我只是個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個兒女都應該做的份內事,只要能讓老人們歡心婆婆早日康復這才是我最大滿足和愿望。”
范本3
安慶市“好媳婦”候選人先進事跡
彭鳳英 桐城市金神鎮金神村
在金神鎮金神村,有這樣一位女性,只要人們一提起,便無人不曉,并交口稱贊,這就是龍眠河畔的金神村新河組村民彭鳳英。該家庭共有家庭人口八人,父母、兩個兒子、孫子女三代同堂,一家人和睦相處幸福美滿,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帶頭致富,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1、學法懂法、遵紀守法,道德行為良好。彭鳳英作為一名普通的村民,對黨組織對國家卻有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這種感情積極地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家庭,特別是在計劃生育方面,帶頭遵照執行當前的計劃生育政策,教導子女們支持計劃生育工作。
2、家庭和睦、鄰里和睦、社會環境和諧。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彭鳳英家庭的良好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關心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系十分親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和睦家庭。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彭鳳英能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鄰里關系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系中,彭鳳英更是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的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她都視同己出,并經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禮讓別人。
3、崇尚科學,拒絕,生活方式科學。在彭鳳英的倡導下,全家都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從不參加博迷信活動,遠離各種組織,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遇到婚嫁喪事能做到移風易俗,一直主張文明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堅持勤儉持家。崇尚環保低碳生活,在生活中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攀比消費為恥,始終堅持合理安排,克勤克儉,把艱苦奮斗當成發家致富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持家生活的傳家寶。在工作中倡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科學維護生態平衡,將生態環境道德和理念時時刻刻掛在嘴邊宣傳推廣,帶頭宣傳綠色環保理念,自覺維護環境。
4、扶貧濟困,熱心幫教,社會責任感強。愛如果僅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愛還只是狹隘的,只有將愛延伸到親朋鄰里,甚至異地他鄉,那才是大愛無疆。彭鳳英同志一家人在金神鎮金神村助人為樂是出了名的,誰家有困難,她只要知道,總是熱情幫助別人解決,鄰里鬧糾紛,總是主動去幫助調解。在農村有不少年輕人雙雙外出打工,僅留下孩子和老人的家庭,經常出現她忙碌的身影,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和老人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2008年汶川地震大災難發生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前,在當地政府組織的捐款活動中,彭鳳英同志不僅自己積極參與捐款,而且號召子女們共同參與,先后累計捐款達兩千多元。
中國有句名言,“家和萬事興”,一個興旺的家庭之所以興旺,必定在于它是一個和睦的家庭,在共建和諧社會、構建和睦家庭的今天,彭鳳英同志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我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們一家一定會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滿。
范本4
安慶市“好媳婦”候選人先進事跡
唐海燕 宜秀區大橋辦九塘村
唐海燕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她是一個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婦,多年以來,她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她就是九塘村新塥組29號的唐海燕同志。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唐海燕原1984年8月出生于長風鄉江軍村老十五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里出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個姐姐跟弟弟,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唐海燕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她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2009年嫁入九塘村新塥組方國儉為夫妻,夫妻非常恩愛。公公婆婆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淳樸熱情。在跟公公婆婆相處幾個月以后,公公婆婆評價唐海燕是個聰明智慧的好媳婦。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農村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相處的非常的好,婆媳關系也是非常的融洽。
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婆婆突感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得了癌癥,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靂。當時的唐海燕懷有七八個月大的身孕。她沒有像一般的孕婦那樣在家養胎,而是去照顧重病的婆婆,當時婆婆在市醫院就診。唐海燕就挺著七八個月大的肚子每天堅持到醫院去照顧婆婆。每天天才微微亮就起來做好飯給婆婆送去,喂婆婆喝水吃飯,洗洗涮涮,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孕婦而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不停的鼓勵婆婆,從沒有在婆婆面前抱怨過,在婆婆面前她總是表現得很輕松,沒有愁眉苦臉。當時婆婆渾身都很疼,根本睡不著覺,她知道婆婆現在正在跟病魔做斗爭,需要充足的體力,她也管不了自己挺著個大肚子的辛苦,每天都幫婆婆揉揉疼的地方,輕輕摸摸,好讓婆婆入睡。婆婆睡著之后,她才到病房的外面去,自己躲在那里掉眼淚,哭個不停,有時候丈夫都勸不住。病房的人看到這樣的女人都問婆婆是不是自己女兒啊,婆婆說是我媳婦,他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眼觀看著。婆婆當時也很開心,對其他人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海燕比我閨女還要親呢?!?/span>
在這樣好的媳婦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終于戰勝了病魔,平安出院了?;氐郊依锵眿D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婆婆逢人便說:“ 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泵看沃灰惶岬阶约旱南眿D都是笑的合不攏嘴的。2010年9月25號對于這一大家子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唐海燕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她的女兒,女兒也很乖巧可愛。婆婆住院花了不少的錢,丈夫跟公公都在外面工作,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唐海燕的身上,每天唐海燕早早的就起床開始做早飯給一大家子吃,做完早飯自己還要去菜園里澆菜除草,等她回來吃飯的時候有時候飯菜都涼了。她還要照顧年幼的女兒,每次都是等女兒睡著了她就趁機去田里做做農活,還要隔一段時間回來看一下女兒。唐海燕就是這樣邊照顧女兒邊做著家務農活,每天丈夫下班回家,就讓丈夫照看著女兒,自己趁著天還有些亮就去田里地里忙活,知道天黑才回家,回家之后還要做晚飯。對于這些,唐海燕從來沒有跟婆婆公公還有丈夫抱怨過什么,都是默默的承受著。
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暫的,2010年10月份婆婆的病不幸又復發了,這一次上天沒有留住婆婆,在婆婆的喪禮上唐海燕哭的死去活來,非常的傷心,別人怎么勸都勸不住。婆婆雖然離開了,但是家里還有一個公公,唐海燕對待公公也是非常孝順的,跟公公相處的也是非常融洽的。
照顧年幼的女兒跟年邁的公公,唐海燕沒有一句怨言,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因為她知道言傳身教,她要用自己的行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在這個明事理、聰慧的兒媳的經營下也是生活的非常幸福的。人家說好事多磨,現在的唐海燕是好人遇事多,2012年又一起不幸得事情發生在這位善良的女人身上,公公出車禍住院了。在市醫院就診,她并沒有抱怨為什么自己會遇到這么多不幸的事情,而是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她是多么的堅強。像當年照顧婆婆一樣,她每天都做好飯跟湯去照顧公公,公公每每說到媳婦的時候都說在這個時代很難找到這樣的好媳婦了。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雖然公公出院了,但是公公的腿因為非常嚴重,到現在還是拄著拐杖,每天唐海燕一邊照顧女兒一邊照顧公公,每天都是做好飯端給公公吃,對于這些,她也是毫無怨言的。
唐海燕不僅是在親人生病的時候照顧他們,在平時她也是一樣的照顧的老人,家里的親戚朋友都很尊敬她。每次家里來親戚了她都會主動的去買菜做飯,熱情招待,從來不會叫公公說一聲。對于鄰居只要哪家有困難她都會很熱心的幫助他們,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少出一份力。在鄰組有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家庭丈夫不幸去世了,只留下妻子跟孩子,她看見那么可憐的一家,自己雖然也不富裕但還是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了200元錢給那家。這就是唐海燕,有著一顆善良的心。
她不僅跟公公婆婆關系相處的很好,跟自己孩子的2個姑姑(丈夫只有2個姐姐)關系也是很好的 ,每次姑姑們來的時候她總是熱情招待,從來不去計較什么。有一次,自己的媽媽看女兒每天辛苦就抓了自家的一只雞跟一只鴨給女兒,讓女兒給自己補補,可是女兒就將2只全殺了。別人看到就問,你殺那么多哪吃的完啊,她回答說:“打電話叫了2個姑娘回來吃飯,大家一起吃啊?!?/span> 這就是唐海燕,一個不會自私的農村婦女。
作為一個好媳婦,唐海燕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震耳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不要宣傳報道。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寫著“孝”的樸實無華。
范本5
徐福榮 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社區
家住桃元社區油坊組的徐福榮同志,五年來用勤勞的雙手悉心經營著家庭,孝敬婆婆,讓婆婆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受到了當地群眾,親友的一致好評。
婆婆說:“我有一位好媳婦?!逼牌抨惔溆⒁蛟诩易鍪虏簧鲗⑼冉o摔斷了,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媳婦徐福榮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后無論多忙多累,她和丈夫都要扶婆婆在家里練習走路,后來婆婆的腿不能走動,她每天為婆婆端飯端水,洗洗刷刷,。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钡脦啄炅?,徐福榮精心伺候婆婆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我有一個好媳婦,我家福榮待我比親媽還親。”為了照顧腿腳不便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爾回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婆婆吃,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婆婆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告訴他,她總是不厭煩地帶婆婆去醫院做檢查,忙前忙后。如今,婆婆身體雖然不好,但心情舒暢,養的氣色特好,而且能拄著拐杖在家慢慢走動。鄰居說她有福氣,她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泵鎸ζ牌诺姆Q贊,她總是淡淡的說:“我孝敬您是應該的。”
丈夫的弟弟說:“我有一位好嫂嫂子?!毙旄s的公公早年去世,丈夫在外打工,沒有多少時間照顧家里的事。這幾年,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徐福榮一個人操辦。丈夫的弟弟因犯錯誤被勞教,釋放后整天東游西玩,沒有正事做,三十多歲了還沒成親。徐福榮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她一邊到處拖人給丈夫的弟弟介紹對象,一邊聯系給他找事情做。在她的幫促下,她丈夫的弟弟娶了老婆,成了家,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一家其樂融融。
工作家庭兩不誤。徐福榮在安慶市華茂公司工作已經好幾年了,她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都夸她工作踏實能干,能吃苦。她以工作為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為了工作,她和男同事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為了工作,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她說“家里有個讀高中的兒子,加上生病的婆婆,我必須努力工作“。為了工作家庭兩不誤,她背負著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坡忙碌著。為了讓丈夫在外安心打工,婆婆病了,,兒子學習下降了,,自己的婦科病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忙碌的丈夫,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么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十幾點,經常累得腰酸背疼,從不叫一聲苦。
兒子說“媽媽是我學習的榜樣“。徐福榮的兒子現在在讀高三,媽媽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從小就充滿孝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好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奶奶吃,媽媽不在家,他主動做飯給奶奶吃,奶奶樂得合不攏嘴。在學校,兒子每次他都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困難和患病的學生,下雨天,兒子總是舉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在讀高三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秀,向大學的門檻沖刺。
徐福榮還非常注重鄰里和睦,報著相互為鄰純屬緣分的觀念,只要知道別人有困難,總是熱情幫促。前幾年,鄰居大媽患白內障做了手術,需要人幫忙。徐福榮二話沒說,下班回家后料理完家里的事,又急忙到大媽家幫她端茶遞水,洗衣被,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媽,大媽的眼病很快就康復了,逢人便夸:福榮真是個能干的好孩子。她只是一笑,說“這是我鄰居之間應該做的”。
徐福榮的家庭是千萬普通家庭中的一個,她用自己樸實的言行感動著別人,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無數個家庭做出了表率。
范本6
黃愛霞 開發區菱北辦事處羅沖社區
她與其他家庭婦女一樣,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在她堅定而充滿自信的笑容中,你會覺得她像自己熟悉的一位親人那樣和藹可親。她微笑背后,是勤儉持家,尊老敬老、任勞任怨的堅強,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她為傳承傳統文化、創建文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迎風而歌,她就是安慶市羅沖村的“好媳婦”----黃愛霞!
一、用勤儉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
1956年黃愛霞出生于一貧苦家庭,很小父親就去世了,十幾歲就和媽媽一起挑起了家庭重擔,從小就飽嘗生活的艱辛,從來就沒有過新衣服,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一切她默默承受著。
1981年,她簡簡單單、平平常常走進了這個家,她丈夫在家中排行老小,和父母生活一起,然后這個家庭也是尤為貧寒,家中僅幾間磚瓦房,家具一件也沒有,連吃飯用的碗也是向鄰居借的,還外債累累,生活過的很不像樣。但她沒有抱怨,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下點苦,一切都會有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這是多么簡單而又現實的要求啊。
生活總是不容易的,不久他們便有了一對兒女,盡管給生活增加了幸福的氣氛,但也增加了不小的壓力,因為又多了兩個人要吃飯。坐月子期間,是急需要人照顧的,但她卻把丈夫支到外地去打工,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十幾畝地的農活重擔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了。她起早貪黑,還要照顧老人、小孩,每天安排好老人,就用平車拉著兩個尚未懂事的兒女到地里去,把他們放在地頭玩,她則面朝黃土,背朝天干個沒完。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兒女都已上了學,并且學習成績都很優異,經過黃愛霞夫妻倆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報,不但蓋起了新房,買全了家具,連日子也越過越火了。誰見了都無不贊嘆地說:“她真能行!”
二、孝敬公婆,三十年如一日。
黃愛霞走進這個家門就和公婆住一起,她對待公婆比對待自己的親爹親娘還要親,公婆也很很疼愛這個媳婦,雖然家庭條件是差了點,但一家其樂融融。然而好景不長,黃愛霞的公公年邁患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治病也花掉家中不少的積蓄,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后的侍奉公公,況且婆婆自己也70多歲了,她怕婆婆身體吃不消,便毅然放棄許多農活,全心全意和婆婆一起照顧公公,毫無怨言,經過她的悉心照料,公公竟奇跡般挺過了一年多,最終還是安詳的走了……。
公公去世后,婆婆衰老了許多,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匆娖牌胚@樣,她便和丈夫商量,自己還是放棄干活,全心在家照顧婆婆,還發動發動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等和婆婆能談得來的人,都來跟婆婆談心,幫她走出陰影,平常還讓孩子逗她開心,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于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1995年黃愛霞丈夫經過多年打拼,在城里買了一套房子,為了讓兩個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決定全家搬到城里去住,婆婆因為習慣了在農村的生活,害怕在城里過不慣,說自己目前生活還能自理要留在鄉下,這時,黃愛霞急了,和丈夫一起千方百計勸說婆婆,非要帶婆婆一起搬到城里去。這時候,有許多村民對黃愛霞的行為很不理解,許多人就說:“你老公有兄弟三個,你干嘛非要帶婆婆一起住,大不了在一個兒子家住一段時間”。此刻,黃愛霞笑著說:“孝敬老人,是每一個做兒女都應該做的,只要老人高興、健康,苦點累點又算什么呢”。就這樣黃愛霞帶婆婆一起搬到了城里,到了城里后,婆婆一開始不大適應,黃愛霞為了讓婆婆開心,怕老人家孤單,每天除了買菜外就在家里做家務邊陪伴婆婆,一有空閑就陪婆婆看電視,嘮家常,而且考慮到婆婆年紀大了,每天都根據婆婆口味給婆婆做飯菜吃,而且讓婆婆一日多餐,年邁的婆婆也是每天都笑得合不攏嘴,只要一和別人說起小兒媳婦,“那就是一千個好,一萬個好”。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愛霞失去了自己大部分個人時間,但她從無怨言,她從來沒有半句怨言,總是默默地伺候著丈夫,照顧著孩子,把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即使有委屈也從來不讓婆婆和丈夫發現,以免他們操心。
2010年,黃愛霞的婆婆已是九十高齡了,也正因年紀太大,老人家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黃愛霞更是對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端給婆婆吃,幫婆婆洗腳、洗澡,換洗衣物。婆婆常年有心臟病,經常感覺心臟不舒服,無論是什么時間,哪怕是半夜,黃愛霞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婆婆身邊,握著婆婆的手,安慰著婆婆,婆婆每次都說:“只要你在我身邊,我心里就踏實多了”。有幾次,婆婆生病住院了,病情很嚴重,入院治療期間,她和家人一起堅守在婆婆床前,精心照料,噓寒問暖,端屎端尿.....服侍婆婆勝似親娘。在她們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連醫院的醫生都說:“您老人家這個媳婦真是不錯,能康復得這么快多虧了她的精心照顧!真是比親閨女都親啊”!
然而2012年開始,婆婆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許多時候生活都不能自理,此時,黃愛霞更是細心照料,如今,老人已徹底失去自理能力,生命垂危,她和家人一起傾注十分的精力照顧婆婆,輪班24小時照顧婆婆,陪伴婆婆度過晚年。
三、服務社區,樂于助人。
黃愛霞不僅是公婆眼里是好媳婦,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孩子眼中的好母親,更是鄰居的好幫手,左鄰左舍,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幫忙。原來的農村,大多數男丁都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都是女主人,春秋季澆地,由于井水供應不足,只好排到晚上澆地,鄰居都會請她去做伴,盡管白天干活已經很累了,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鄰居,并準時到地里等著,忙前忙后,有時,一晚上不能睡覺,白天還照樣去地里干活。搬到城里后,對待周邊鄰居也是一樣,黃愛霞家樓下的一位老奶奶,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兒女們常年在外,只是在逢年過節時才回家轉轉,黃愛霞平時就主動幫老人家做家務,還怕老人家孤單,隔三差五地帶婆婆一起到老人家里坐坐,一起聊聊天,有時候還把老人請到家里吃飯,和婆婆一起嘮家常。而且,只要周邊哪家有什么困難的事只要黃愛霞能幫上忙的,她都會盡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四、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思想。
黃愛霞是平凡的,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一鳴驚人的能力,她只是用自己認為“應該做的”思想,指導著自己的行動,但她的影響是不同凡響的,她不僅在基層給人們樹立了尊老愛幼的榜樣,而且成為新時代婦女勤勞致富的楷模。
黃愛霞常說:“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么文化,靠的是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婆婆就是我的親爹親娘,我只是做了一個女兒應該做的” 。在這樸實的話語中,句句都折射著她尊老愛老的崇高精神境界,我們為黃愛霞的事跡感動著。
我們深信,在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身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千千萬萬個黃愛霞,和她們一樣,把自己的愛、把一片赤誠之心奉獻給父母、社會、奉獻給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那么,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乃至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