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試題庫 > 電大作業 > 2021電大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正文
2021電大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2021電大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更新時間:2013-11-28

電大作業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2021電大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心理學》課程作業評講(1)

一、名詞解釋

1、正后象和負后象——當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同時叫正后像;當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反時叫負現象。

2、韋伯定律——說明差別感覺閾限與原刺激量之間近似為恒定的正比關系叫韋伯定律。

3、知覺:知覺是人腦對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   

4、感覺適應——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續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持續作用,導致對刺激感覺性的變化。

5、單眼線索——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深度線索,這樣的線索叫做單眼線索

6、催眠——是由催眠師誘導而出現的類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因人而異。

7、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水平的心理活動,一般把意識定義為一個人對內外刺激的覺知及其心理狀態。  

8、注意——是指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集中。

二、簡答題:

() 舉例說明心理學的功能。

答: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內外世界、調控行為、預測未來、改善和提升生活質量。具體來說有以下的功能:

(1) 認識內外世界:心理學的功能不僅表現在幫助人們認識外部世界,也能幫著人認識精神世界。人有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觀察看到的是人的外顯行為,而推論探究的是人的內隱行為,這是看不見的心理歷程,心理學能幫助人認識到人的內隱行為,這是心理學的第一個功能。

(2) 調控行為:預測是表現在思維層面上的心理現象,而調控是落實于行為層面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強調通過他控和自控兩個子系統調節自己的行為,使人成為自己行為的主宰者,參與者。  

(3) 預測未來:心理學家依據研究所獲得的規律,對某一現象作出預測,告訴人們一種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并以此提出一些預防性的措施。

(4) 改善和提升生活質量:心理學家通過研究人類解決問題的歷程,為人類思維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從而改善和提升生活質量。

() 舉例說明意識的幾種主要的狀態

答:1、睡眠:個體的肌肉是放松的,很多器官也暫時休息,個體意識已經不再像白天那樣清晰。

2、夢:夢是睡眠期間某一階段意識狀態下所產生的一種自發性心理活動。

3、催眠:對催眠的一個廣義界定是一些對暗示有特殊反應能力的人在知覺、記憶、機動和自我控制方面發生的一種覺知狀態。   

4、白日夢:是指日常生活中發生經常發生的一些現象。

() 四種注意的品質及其特征

答:1、注意的廣度:擴大注意的范圍,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2、注意的穩度:注意的穩定性與注意對象的特征以及人的主體狀態有關,內容豐富的對象活動的對象比內容單調的對象靜止的對象更容易保持人的注意穩定性,在一定范圍內,注意的穩定性程度隨注意對象復雜性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3、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或活動。  

4、注意的轉移:在個體從事復雜的活動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 舉例說明注意的幾種類型及其特征。

答:根據是否有目的和意識努力的程度,可將注意分成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隨意后注意三種:

(1)不隨意注意:又稱無意注意,是指事先無預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這種注意易使人分心,其好處在于不費力,不會引起疲倦。

(2)隨意注意:又稱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這種注意易使人疲勞。其好處是符合我們的目的;其缺點是很費勁,容易疲倦,又容易受意外刺激的干擾。

(3)隨意后注意:又稱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覺目的、但不經意志努力就能維持的注意。

()結合精神分析理論解釋夢境的產生原因。

答:弗洛伊德和榮格認為,夢是壓抑的無意識的一種表現方式,它們以改變的形式出現在意識中,所表現出來的沖動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異化形式,因為在清醒狀態下,意識的大門是緊緊封鎖的,只有在睡眠的時候,意識的警惕稍有放松,這些無意識的沖動和欲望才能趁機在夢中改頭換面地表達自己,這就是夢境產生的原因。

三、論述題

() 心理學各學派的主要觀點及其代表人物。

答:心理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說其古老,在于人類探討心理學問題已有千年歷史,許多哲學家就熱衷于探討心理學課題。說其年輕,在于心理學脫離哲學母體成為一門獨立科學,才有一百多年歷史。自1879年起,心理學家就以其獨特方式研究各種心理學問題,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與思潮。

(1) 構造心理學:

    構造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一個學派,出現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代表人物是稱之為心理學鼻祖的德國心理學家馮特。

    馮特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的科學。他把意識分為感覺、意象和情感三個基本元素,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緒的元素,所有復雜的心理活動都是由這三種元素構成的。他的代表研究方法是實驗內線法,是一種對自己內在經驗與感受的覺察和分析的方法,他認為心理學的任務就是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過程的基本元素,發現這些元素構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2) 機能心理學:

    機能心理學產生的標志是1890年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心理學原理》的發表。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批評了構造心理學忽視了意識的主要特征,認為意識不是一種靜態的結構,而是一種持續不斷、川流不息的動態過程,引發了心理學界的第一次爭論,他還把這種動態過程稱之為“意識流”。他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工作要研究人們如何適應環境要求而調整行為,走向實用主義的道路,因此,機能心理學又稱為實用主義心理學。

(3) 格式塔心理學:

    1912年德國出現的另外一個心理學派,也稱“完形心理學”。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學批評心理學把心理活動分割為各個獨立的元素進行研究,因為心理和意識不是感覺元素的機械總和,而有內在統一性。格式塔心理學的名言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學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很多有關知覺的實驗還包含格式塔規律。

(4) 行為主義心理學:

    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個影響巨大的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是華生。

華生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行為主義學派以刺激反應之間的關系作為基本的研究內容,認為在刺激影響有機體的情況下,只有作為反應活動的外部行為是可以觀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還強調人的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環境中習得的。行為主義理論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是將人的復雜心理過于簡單化、機械化,忽視了人的內部過程,在20世紀50年代逐漸衰落。

(5) 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產生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是西方頗有影響的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創始人是奧地利的 精神病科醫生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從臨床經驗探究病人致病的原因,從而深入到病人的無意識心理的動機、情緒和人格等問題。佛洛依德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了潛意識的概念,用潛意識、本能來解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并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佛洛依德對夢做了大量成分的分析和解釋,著有《夢的分析》,認為夢是潛意識活動的表現。精神分析過分強調人的性本能,認為人在性反面的壓抑時多種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后來,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學生又發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義,表現為不再那么強調人的本能作用,而開始重視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的社會因素。

(6)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代表人物是羅杰斯和馬斯洛。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不少治療師如羅杰斯馬斯洛等,都認為精神分析學派過于強調病態的行為和過于以決定論作為人的價值基礎,缺乏對行為的意義、正面的成長和發展的探索,因此決意創立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取向,藉以強調正向的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同時又加入了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強調自由、個人決定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無窮的潛能,都有其核心能力,只要外界環境允許,讓其自由發揮,個人將實現潛能最大化,達到自我實現。他們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受到自我意識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為,就必須考慮到人們都有一種指向個人成長的基本需要。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社會性特點。

(7) 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中期,五十年代得到迅速發展。認知學派代表人物:奈瑟、皮亞杰。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

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認知心理學理論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影響下產生的。認知心理學把人看成一種信息加工者,認知是指從感覺輸入到轉換、簡約、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系著。近年來,認知心理學隨著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的發展,成為當代心理學發展的重要趨勢,標志著心理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舉例說明知覺的心理特征

答:1、知覺的組織性:把感覺信息組織到一起從而產生連續的知覺過程:(1)知覺的整體性:A、接近律;B、相似律; C、連續律;D、封閉律。(2)知覺的選擇性:影響因素:強度大、色彩鮮明、知覺者的經驗、興趣、愛好等也會影響知覺對象的選擇(3)知覺的理解性       

2、知覺的恒常性:幫助保持知覺恒常性的因素:(1)視覺提高豐富線索   2)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心理學》課程作業評講(2)

一、名詞解釋

1、記憶——是過去所學的經驗的保留,是對過去所學的經驗在需要時不必再加練習即可重視的心理過程

2、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是時間函數,記憶的保存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遺忘是一個“先快后慢”的過程  

3、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先前的學習材料對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是后面的學習材料對先前學習材料的干擾。     

4、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意義學習是學習者利用原有經驗進行新的學習,理解新的信息;機械學習是在缺乏某種先前經驗的情況下,靠死記硬背進行的學習。

5、原型啟發——是指從事物的相似或類比中看到或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     

6、算法策略和啟發性策略——算法策略是指按照一定程序逐步進行嘗試,尋找所有問題解決的可能途徑,最終找到惟一正確答案的辦法;啟發性策略是指先不確認和評價不同問題解決方案,保留一個最佳方案進行嘗試,直到獲得滿意結果為止。    

7、復合情緒——是指在基本情緒的基礎上,通過自我的認知評價所產生的。   

8、情緒調節——是個體管理或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包括改變情緒的主觀經驗、生理喚醒和外在表現三個層面。

二、簡答題

()記憶的三個系統各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答:1)記憶的三個系統

記憶的三個系統是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時記憶。

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的編碼形式主要依賴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可分為圖像記憶與聲像記憶。

特點:a、感覺記憶是對外界信息的直接編碼,是外界刺激的真實模寫或副本,具有鮮明的形象性。b、感覺記憶以感覺痕跡的形式登記下來,保持時間非常短暫。c、感覺記憶的容量一般在920個字母或物體,甚至更多。d、在感覺器官中儲存的信息經注意、編碼后進入短時記憶,不被注意的則自動消退。

短時記憶

特點:a、短時記憶的編碼方式有兩種: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在短時記憶的最初階段存在視覺編碼,之后才逐漸向聽覺編碼過渡。b、在適時記憶中,可以存貯的信息量是7+-2個組塊。c、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對短期記憶的檢索是一個從頭至尾的系列掃描。d、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干擾信息引起的。復述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記憶由于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發生遺忘。

長時記憶

特點:a、長時記憶的編碼就是把信息納入已民用工業的知識框架。編碼形式主要有:第一種,語義關系編碼。第二種,以語言的特點為中介進行編碼。第三種,進行主觀組織。b、長時記憶的存儲:保持時間長,可以是終生,記憶容量大,一般認為可以達到5萬到10萬個組塊,甚至無限。長時記憶中信息的存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信息的數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信息還會隨著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的不同,發生記憶扭曲,使得內容更簡約、更完整和更突出。c、長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有兩種方式:再認和回憶。

2)它們之間的關系:

感覺記憶是當感覺刺激停止后頭腦中仍能保持瞬間映象的記憶。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的第一站,是記憶系統在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前的暫時登記。

短時記憶是信息保持在一分種左右的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過渡。

長時記憶是存儲在一分鐘以上,甚至是終生的記憶,從理論上說長時記憶可以是永久存在的。

這三者之間,從外界的信息首先到達感覺記憶,如果被注意則進入短期記憶,并有可能轉入長時記憶,也有可能被遺忘,為了分析存入短時記憶的信息,也可能會調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知識。

()學習的意義以及有關的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

答:學習是個體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復地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經典性條件作用(巴普洛夫),在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中,無條件刺激時無須學習,第一次呈現就能誘發反應的刺激;原來的無關刺激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相應的反應,就成為條件刺激,(2)操作性條件作用,斯金納     

2、認識學習理論(1)格式塔的學習理論——頓悟說,苛勒(2)托爾曼的認知——目的說,托爾曼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達(2)學習過程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3)學生們會基于經驗和自己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     

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羅杰斯他認為人是完整的人,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其人格的發展和自我的發展。

()簡述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種類。

答:1)復述策略  A、部分學習和整體學習 B、提問策略和嘗試背誦

   2)精加工策略A、劃線法B、筆記法 C、卡片法

   3)組織策略A、列提綱 B、畫關系圖

   4)元認知策略A、計劃策略 B、監控策略 C、調節策略

()簡述思維的特征和構成因素。

答:思維的特征:(1)間接性   2)概括性

構成因素:(1)概念——抽象的元素   2)表象——形象的元素

()簡述創造性思維與聚合思維、發散思維的關系。

答: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組成部分,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時,既需要發散思維的天馬行空,也需要聚合思維的一錘定音,有了聚合思維,人們才能夠在眾多的方案中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因此只有兩者的結合才能結成創造成果。

()決策中常見的兩種心理效應是什么?該如何看待?

答:1)決策中常見的兩種心理效應是:框架效應和損失規避。

2)如何看待:框架效應是問題情境的表述方式影響了人們的決策過程。就好比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看的角度不同,結果會不現。損失規避:是人們不愿意承受“失去”,因此就會有意無意地盡量避免“失去”。心理學家揭示這種策略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在做出決策時要盡可能不偏不倚地收集信息,從而避免由決策偏差帶來的不必要的后果。

()簡要說明情緒的功能以及三種經典情緒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答:(1)情緒的功能:適應功能;動機功能;調控功能;信號功能。

(2)三種經典情緒理論的主要觀點:詹姆斯——蘭格理論,主要觀點:提出了觀點相近的情緒理論,他們強調情緒是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的產物。他指出情緒就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

坎農——巴德理論,主要觀點:提出有機體的生理變化和情緒體驗是同時發生的,因此,情緒是大腦皮質和植物性神經系統共同激活的結果。

沙赫特——辛格理論,主要觀點:他認為情緒狀態是認知過程(期望)、生理狀態和環境因素在大腦中整合的結果。

五、論述題:

() 影響遺忘的因素有哪些?為了避免遺忘,如何有效地組織復習?

答:(1) 影響遺忘的因素有:材料的性質于數量。學習的程度。記憶材料的位置。記憶者的態度。

(2)要加強記憶、減少遺忘,從而有效地學習:

采用適當的復習策略。復習策略要解決的,是如何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重復學習。根據遺忘發生的規律,可以采取適當的復習策略來克服對所學內容的遺忘,即在遺忘尚未發生之前,通過復習來避免遺忘。復習要及時,正確分配復習時間,試圖回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響。

PQ4R方法。PQ4R方法是由托馬斯和羅賓遜(Thomas & Robinson 1972)提出來的一種學習策略。PQ4R是由幾個步驟首字母的縮寫組成,分別代表預習(Preview),設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背誦(Recite)和復習(Review

預習  快速瀏覽材料,對材料的基本組織主題和副主題有一個了解。

設問  閱讀時自己問自己一些問題。根據標題用“誰”、“什么”、“為什么”、“哪兒”、“怎樣”等疑問詞提一些問題。

閱讀  閱讀材料,不要作泛泛地作筆記,而是試圖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反思   通過以下途徑,試圖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義:

①把信息和你已知的事物聯系起來;

②把課本中的副題和主要概念及原理聯系起來;

③試圖消除對呈現的信息的分心;

④試圖用這些材料去解決聯想到的類似的問題。

背誦  通過大聲陳述和一問一答,反復練習記住這些信息。你可以使用標題、劃了線的詞和對要點所作的筆記來提問。

復習  最后一步積極地復習材料,主要是問你自己問題,只有當你肯定答不出來時,才重新閱讀材料。

采用記憶術進行記憶。

記憶術,簡單地說就是記憶的技術或方法,是有效提高記憶中信息編碼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術。有些記憶術是純語言的,有些是純表象的,也有一些是混合的。就記憶術而言,無論它的實施是偏重于編碼階段,還是提取階段,其目的都是加大記憶容量和延長保持時間。此外,諧音法也是幫助記憶的良好方法之一,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利用口訣和諧音,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如何運用經典性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為。

答: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確的實驗對條件反射做了研究,如把狗關在實驗室里面,單獨呈現鈴聲時,狗不會分泌唾液;先呈現鈴聲(約半分鐘)然后給以食物,經過鈴聲和食物的幾次伴隨呈現,以后只給鈴聲,不給食物,夠也會產生唾液分泌的反應,這就是經典性條件作用,是將原本不誘發反應的中性刺激(鈴聲)與一個能誘發反應的刺激(吃到食物)進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終能誘發同類反應(唾液分泌)的過程。

斯金納在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如箱內裝上一個操縱桿,操縱桿與另一提供食丸的裝置連接,只要杠桿一被壓動,食丸便滾進食盤,在實驗中,動物無意中碰到了杠桿,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強化物,強化了壓桿的動作,反復幾次,動物學會了按壓杠桿與得到食物之間的聯結,按后杠桿變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這就形成了操作性條件反射。

()結合實例闡述問題解決的一般思維過程以及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答:問題解決的一般思維過程:(1)發現問題:A、從社會需要中發現問題B、通過和范例比較發現問題C注意觀察事件進程中的特例和各種異常現象來發現問題;(2)分析問題(3)提出假設(4)驗證假設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1)對問題的認知方式(2)定勢:由先前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3)功能固著(4)遷移(5)知識經驗

()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的不同,可把情緒分為哪些狀態?各有何特點?

答: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速度、緊張性、持續性等指標,可將情緒狀態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1)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而持久的情緒動態,當處于某種心境時,個人體會以同樣的情緒體驗看待周圍事物,好像為萬事萬物籠罩了一層積極或消極的情緒色彩,平穩的心境可持續幾個小時、幾周或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2)激情是一種爆發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在激情狀態下,人的外部行為表現比較明顯,不容易控制,所以許多不理智的行為常常發生在激情的狀態。

3)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當人面臨危險或突發事件時,人的身心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這些心理反應將身體的能量集中于參與處理突發事件的器官,同時抑制與眼前的緊張狀況無關的活動,因而,短期的應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突發事件,但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下,會損害免疫系統功能,導致疾病發生。

心理學》課程作業評講(3)

一、名詞解釋

1、自我實現需要——是指人有發揮自己能力與實現自身的理想和價值的需要。

2、成就動機——是指對自認重要和有價值的工作和活動,個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種內在推到力量。

3、權力動機——就是對權力的欲求,是一種強烈地影響別人或支配別人的欲望。

4、親和動機——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隊,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的內在動機。   

5、智力G因素與S因素——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簡稱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潛能,是決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簡稱S因素,它是保證人們完成某些特定的作業或活動所必需的。   

6、情境智力——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作情境智力。   

7、智商——也叫智力商數,常用IQ表示,智商是根據一種智力測驗的作業成績所計算出的分數,它代表了個體的智力年齡(MA)與實際年齡(CA)的關系。

8、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對事反應時所顯示出的特有模式,這個模式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9、認知風格——是指人們對事物、現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方式,主要有場獨立型---場依存型,分析型---綜合型,系列型---同時型加工等幾種類型。

10、氣質與性格——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脾氣、秉性。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鑲嵌了許多社會道德含義。

二、簡答題

() 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觀點。

答: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觀點是:

(1)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從低向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需要。

(2)馬斯洛在需要層次基礎上分析了需要層次之間的關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滿足之后,高層次需要才依次出現和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總有一種需要處在優勢地位,成為主導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齡因素影響之外,還與其所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教育普及程度有關。

(3)馬斯洛特別強調自我實現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實現途徑。

()什么是動機?動機和需要、誘因怎樣的關系?

答:(1)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

(2)動機的產生受內在需要和外在誘因的共同影響。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動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需要。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有機體內部會產生一種叫做內驅力的刺激,內驅力使機體處于緊張狀態,促使機體釋放出一定的能量或產生一定的沖動,作出行為反應,反應的最終結果使需要得到滿足。

誘因是指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有機體沒有特別強烈的內在需要,外在誘因也可能成為動機產生的條件。在一般情況下,誘因作為一種外在刺激物,能夠吸引有機體的活動方向,有助于他尋求需要的滿足,但在有些情況下,即使有機體沒有特別強烈的內在需要,外在誘因也可能成為動機產生的一個條件。

在動機中,需要與誘因是緊密相連的,需要比較內在、隱蔽,是支配人們行動的內部原因。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朝向性活動,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所以,需要推動人們去活動,并使活動朝向外界的誘因,從而使活動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誘因的吸引力降低,動機的強度也隨之減弱或消失。

()動機強度越大,行為效果越好嗎?用耶克斯----多的森定律來說明。

答:是否動機越強,效果就越好呢?是否只有產生了強烈的動機,才能有上佳的行為表現呢?

根據心理學家耶克斯(R.M Yerkes)與多德森(J.D Dodson)經實驗研究歸納出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曲線。他們認為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見示圖)。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自拍偷拍欧美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七次郎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91老司机深夜福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